黄帝内经_灵枢经筋译文
-
查阅典籍:《黄帝内经》——「黄帝内经·灵枢经筋」原文
足太阳膀胱经的筋,起于足小趾,上行结聚于足外踝,再斜行向上结聚于膝部。它在足跗下行的那支,沿足外踝的外侧,结聚于踵部,上沿足跟,结聚于腘窝部。它别行的另一支,结聚于腿肚外侧,上行入于膝腘窝的内侧,与前在腘中的筋并行,上行结于臀部,再上行挟脊骨两旁而上至于项。由此分出的支筋,别行入内而结聚于舌根。它直行的那支,上结于枕骨,上行头顶,下至眉上,结聚于鼻的两旁。从鼻分出的支筋,绕目上睫而下行,结聚于颧骨部。它的又一支筋,从腋后外缘,上行结聚于肩髃穴处。由此处分出的支筋,入于腋下,上行而出于缺盆,再上行结聚于耳后的完骨部。再有一支筋,从缺盆别出,斜上出于颧骨部。本经筋所发生的病症有:足小趾及跟踵部疼痛,膝腘部拘挛,脊背反折,项筋发急,肩不能上举,腋部及缺盆部纽结疼痛,肩部不能左右摇动。治疗时要采用火针,不用迎随手法,以病见效确定针刺次数,以痛处作为腧穴,这种病叫做仲春痹。
足少阳胆经的筋,起于足第四趾端,上行结聚于外踝,下沿胫骨外侧,结聚于膝部外侧的阳陵泉穴。其从外踝分出的支筋,别走外辅骨,上走髀部,前支结聚于伏兔处,后支结聚于尻部。其直行之筋,向上行至胁下空软处,再上走至腋部的前缘,横过胸乳,结聚于缺盆。又一直行之筋,上出于腋部,贯入缺盆,出足太阳经筋之前,沿着耳后,上至额角,会于头顶,再下行至下巴,上结于颧骨部。由此处分出的支筋,结聚于眼外角,为眼的外维。本经筋所发生的病症有:足第四趾转筋,牵引到膝外侧也转侧,膝关节不能屈伸,膝窝中的筋拘急,前面牵引髀部,后面牵引尻部,向上牵及胁下空软处和软肋部疼痛,再向上牵引到缺盆、胸、乳、颈等部位的筋都感到拘紧。如果从左侧向右侧的筋感到拘紧,右眼就不能睁开,本筋上过右头角,与蹻脉并行,左侧的筋与右侧相连结,所以,伤了左侧的筋,右脚就不能动,这叫做维筋相交。治疗时采用火针法,不用迎随手法,以病愈确定针刺次数,以痛处作为腧穴,这种病叫做孟春痹。
足阳明胃经之筋,起于足次趾外侧。结聚于足背,斜行外侧上方而至辅骨,向上结聚于膝外侧,直上结聚于髀枢部,上沿胁部,连属于脊柱。其直行之筋,从足背上行沿胫骨,结聚于膝。由此分出的支筋,结聚于外辅骨,与足少阳之筋相合。其直行的筋,上沿伏兔,再向上结于髀部,会聚于阴器,再向上行至腹部而散布,至缺盆而重新结聚,再上行通过颈部,挟口两旁,合手颧骨,下结于鼻,上合于足太阳之筋。足太阳是上眼胞的纲维,足阳明是下眼胞的纲维。从颧骨分出的支筋,通过颊部,结聚于耳的前方。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:足中趾及胫部转筋,足背拘急,伏兔部转筋,大腿前部发肿,阴囊肿大,腹筋拘紧,牵引缺盆、面颊和嘴突然歪斜,如寒,眼就不能闭合;如热,筋弛缓,眼就不能睁开。颊筋有寒,就会牵扯面颊,使口不能闭合;颊筋有热,就会使筋弛缓无力,所以发生口角歪斜。治疗时,要用马脂,病较急的,将白酒和桂末涂抹于弛缓的一侧;病较缓的,用桑钩钩住口角,再将桑木炭火,置于地坑中,地坑的深浅与病人坐的高低相等,再用马脂熨贴挛急的颊部,同时要饮些美酒,吃点烤羊肉,不喝酒的人也要勉强喝点,并在患部再三抚摩就可以了。治疗转筋的病人,要采用火针法,不用迎随手法,以病愈确定针刺的次数,以痛处作为腧穴。这种病叫做季春痹。
足太阴脾经之筋,起于足大趾之端的内侧,上行结聚于内踝。其直行的,上结于膝内辅骨,再向上沿大腿内侧,结聚于髀部,会聚于阴器,又上行至腹部,结于脐中,再沿腹内上行,结于胁部,散布于胸中。其行于内的筋,由阴器上行而附着于脊柱。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:足大趾和内踝转筋疼痛,膝内辅骨疼痛,大腿内侧牵引髀部作疼,阴器有扭结痛之感,并上引脐部、两胁、胸膺及脊内部疼痛。治疗时,应当采用火针法,不用迎随手法,以病愈确定针刺的次数,以痛处作为腧穴。这种病叫做仲秋痹。
足少阴肾经之筋,起于足小趾的下面,与足太阴经之筋相合,斜从上至内踝的下方,结聚于足跟,与足太阳经之筋相合,上行结于内辅骨的下面,与足太阴经之筋相合,沿大腿内侧上行,结于阴器,又沿脊内,夹脊柱骨,上行至项部,结聚于枕骨,与足太阳经之经相合。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:足下转筋,本经所循行和结聚的部位都感到疼痛和转筋。病在这方面的,以癫痫、拘挛和痉症为主。病在外,腰脊不能前俯;病在内,不能后仰,所以背部苦于拘急,腰就反折而不能前俯,腹部苦于拘急,身体就不能后仰。治疗时,应当采用火针法,不用迎随手法,以病愈确定针刺的次数,以痛处作为腧穴。如病在内,可用熨经、导引、饮服汤药。如转筋次数逐渐增多而又加重的,为不可治的死症。这种病叫做孟秋痹。
足厥阴肝经之筋,起于足大趾之上,上行结于内踝之前的中封穴,上沿胫骨,再上结于膝内辅骨的下方,又沿大腿内侧上行,结于阴器,在此与其它经筋相联络。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:足大趾、内踝前和内辅骨等处都感觉疼痛,大腿内侧疼痛并且转筋,前阴器不能使用,如伤于房劳就要阳痿,伤于寒邪则阴器缩入,伤于热邪则阴器挺直不收。治疗时,应当行水以治厥阴之气。对转筋病症,要用火针法,不用迎随手法,以病愈确定针灸次数,以痛处作为腧穴,这种病叫做季秋痹。
手太阳小肠经之筋,起于手小指上端,结于手腕部,上沿臂内缘,结于肘内高骨的后面,以手指弹之,会有酸麻感反应到小指上,再上行入结于腋下。其分出的支筋,向后从腋的后侧上行围绕肩胛,沿颈部出于足太阳经筋之前,结于耳后完骨。由此分出的支筋,入于耳中。其直行的筋,出于耳上,下行结于颔部,又上行属于眼外角。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:手小指和肘内锐骨的后缘疼痛,沿臂内侧入腋下也痛,腋后侧也痛,围绕肩胛牵引颈部作痛,耳中鸣痛,并牵引颔部也痛,痛时必须闭目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看见东西。颈筋拘急,寒热发于颈部的,就是鼠瘘、颈肿一类疾病。治疗时,当用火针法,以病愈确定针刺次数,以痛处作为腧穴,如刺后肿仍不消的,再用锐针刺治。如疼痛正在循行部位而又转筋的,也用火针法,也以病愈为针刺次数,以痛处为腧穴。这种病叫做仲夏痹。
手少阳三焦经之筋,起于无名指之端,结于腕部,向上沿臂结于肘部,又绕臑部的外侧上行,经肩至颈,合于手太阳小肠经之筋。从颈部分出的支筋,当曲颊部深入,系于舌根。由曲颊分出的支筋,上走曲牙处,沿耳前,连属于眼外角,向上经过额部而结于额角。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:在经筋所过之处出现转筋、舌卷。治疗时,应当采用火针法,不用迎随手法,以病愈确定针刺次数,以痛处作为腧穴。这种病叫做季夏痹。
手阳明大肠经之筋,起于食指之端,结于腕部,沿臂上行,结于肘部,又上行臑部而结于肩髃;由此分出的支筋,绕过肩胛,挟脊柱两侧。其直行之筋,从肩髃上行至颈部。从颈部分出的支筋,上行颊部,而结于颧骨部。其直行之筋,上行出于手太阳经筋的前方,再上行至左额角,络于头部,下行到右颔。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:在其筋所经过的部位,发现疼痛、转筋,肩不能举,脖子不能左右顾盼。治疗时,应采取火针法,不用迎随手法,以病愈确定针刺次数,以痛处作为腧穴。这种病叫做孟夏痹。
手太阴肺经之筋,起于手大指的上端,沿指向胸,结于鱼际之后,又从寸口外侧沿臂上行,结于肘中,上行臑部内侧,入于腋下,上出缺盆,结于肩髃前方,再上结于缺盆,下行络于胸中,分散贯穿贲门下面,下至软肋部。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:在它循行经过的部位,下肢转筋、疼痛,严重时发展成息贲症,胁下拘急、吐血。治疗时,应当采取火针法,不用迎随手法,以病愈确定针剌次数,以痛处作为腧穴。这种病叫做仲冬痹。
手厥阴心包络经之筋,起于中指,与手太阴肺经之筋并行,结于肘内侧,上行臂内侧,结于腋下,下行分散前后而夹胁肋。从胁下分出的支筋,入于腋下,散布于胸中,结于贲门。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:在其经过的部位出现转筋,胸痛,息贲。治疗时,应采用火针法,不用迎随手法,以病愈确定针刺次数,以痛处作为腧穴。这叫做孟冬痹。
手少阴心经之筋,起于小指的内侧,结于锐骨,上行结于肘部内侧,再上行入于腋下,与手太阴肺经之筋交叉,伏行于乳里,结于胸中,沿着贲门,向下与脐部相连。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:胸内拘急,心下坚积而成伏梁。本筋是肘部屈伸的纲维,本筋经过的部位,有转筋和疼痛的症状。治疗时,应采用火针法,不用迎随手法,以病愈确定针刺次数,以痛处作为腧穴。如果已成伏梁病而吐脓血的,是不可治的死症。这叫做季冬痹。
凡是经筋所发生的病,属寒的筋会拘急,属热的筋弛缓不收,阴痿不用。背部的筋拘急就会使人腰脊强直反折,腹部的筋拘急就会使人前俯而不能伸直。火针法是针刺治疗因寒而筋急之病的,若因热而筋弛缓,就不能用火针法了。如果足阳明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筋拘急,就会出现口眼歪斜,眼角拘急,不能全面看到东西。治疗时,可用以上所说的火针法。
足太阳之筋,起于足小趾,上结于踝,邪上结于膝,其下循足外侧,结于踵,上循跟,结于腘;其别者,结于□外,上腘中内廉,与腘中并上结于臀,上挟脊上项;其支者,别入结于舌本;其直者,结于枕骨,上头,下颜,结于鼻;其支者,为目上网,下结于頄;其支者,从腋后外廉结于肩□;其支者,入腋下,上出缺盆,上结于完骨;其支者,出缺盆,邪上出于頄。其病小趾支跟肿痛,腘挛,脊反折,项筋急,肩不举,腋支缺盆中纽痛,不可左右摇″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,名曰仲春痹也。
足少阳之筋,起于小指次指,上结外踝,上循胫外廉,结于膝外廉;其支者别起外辅骨,上走髀,前者结于伏兔之上,后者,结于尻;其直者,上乘□季胁,上走腋前廉,系于膺乳,结于缺盆;直者,上出腋,贯缺盆,出太阳之前,循耳后,上额角,交巅上,下走颔,上结于頄;支者,结于目眦为外维。具病小指次指支转筋,引膝外转筋,膝不可屈伸,腘筋急前引髀,后引尻,即上乘□季胁痛,上引缺盆、膺乳、颈维筋急。从左之右,右目不开,上过右角,并跷脉而行,左络于右,故伤左角,右足不用,命曰维筋相交。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,名曰孟春痹也。
足阳明之筋,起于中三指,结于跗上,邪外上加于辅骨,上结于膝外廉,直上结于髀枢,上循胁属脊;其直者,上循骭,结于缺盆;其支者,结于外辅骨,合少阳;其直者,上循伏兔,上结于髀,聚于阴器,上腹而布,至缺盆而结,上颈,上挟口,合于頄,下结于鼻,上合于太阳。太阳为目上网,阳明为目下网;其支者,从颊结于耳前。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,脚跳坚,伏兔转筋,髀前踵,溃疝,腹筋急,引缺盆及颊,卒口僻;急者,目不合,热则筋纵,目不开颊筋有寒,则急,引颊移口,有热则筋弛纵,缓不胜收,故僻。治之以马膏,其急者;以白酒和桂,以涂其缓者,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,高下以坐等。以膏熨急颊,且饮美酒,啖美炙肉,不饮酒者,自强也,为之三拊而已。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,名曰季春痹也。
足太阴之筋,起于大指之端内侧,上结于内踝;其直者,络于膝内辅骨,上循阴股,结于髀,聚于阴器,上腹结于脐,循腹里,结于肋,散于胸中;其内者,着于脊。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,转筋痛膝内辅骨痛,阴股引髀而痛,阴器纽痛,下引脐两胁痛,引膺中脊内痛。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,命曰孟秋痹也。
足少阴之筋,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,邪走内踝之下,结于踵,与太阳之筋合,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,而上循阴股,结于阴器,循脊内挟膂上至项,结于枕骨,与足太阳之筋合。其病足下转筋,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及转筋。病在此者,主□瘈及痉,在外者不能挽,在内者不能仰。故阳病者,腰反折不能俛,阴病者,不能仰。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。在内者熨引饮药,此筋折纽,纽发数甚者死不治,名曰仲秋痹也。
足厥阴之筋,起于大指之上,上结于内踝之前,上循胫,上结内辅之下,上循阴股,结于阴器,络诸筋。其病足大指支,内踝之前痛,内辅痛,阴股痛转筋,阴器不用,伤于内则不起,伤于寒则阴缩入,伤于热则纵挺不收,治在行水清阴气;其病转筋者,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,命曰季秋痹也。手太阳之筋,起于小指之上,结于腕,上循臂内廉,结于肘内锐骨之后,弹之应小指之上,入结于腋下;其支者,后走腋后廉,上绕肩胛,循颈出走太阳之前,结于耳后完骨;其支者,入耳中;直者出耳上,下结于颔,上属目外眦。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,循臂阴,入腋下,腋下痛,腋后廉痛,绕肩胛引颈而痛,应耳中鸣痛引颔,目瞑良久乃得视,颈筋急,则为筋□,颈肿,寒热在颈者。治在燔针劫刺之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。其为肿者,复而锐之。本支者上曲牙,循耳前属目外眦,上颌结于角,其痛当所过者支转筋。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,名曰仲夏痹也。
手少阳之筋,起于小指次指之端,结于腕,上循臂,结于肘,上绕臑外廉、上肩、走颈,合手太阳;其支者,当曲颊入系舌本;其支者,上曲牙,循耳前,属目外眦,上乘颔,结于角o其病当所过者,即支转筋,舌卷。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,名曰季夏痹也。
手阳明之筋,起于大指次指之端,结于腕,上循臂,上结于肘外,上臑,结于□;其支者,绕肩胛,挟脊;直者,从肩□上颈;具支者,上颊,结于頄;直者,上出手太阳之前,上左角,络头下右颔,其病当所过者,支痛及转筋,肩不举,颈不可左右视。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名曰孟夏痹也。
手太阴之筋,起于大指之上行,结于鱼后,行寸口外侧,上循臂,结肘中,上臑内廉,入腋下,出缺盆.结肩前□,上结缺盆,下结胸里,散贯贲,合贲下抵季胁。其病当所过者,支转筋,痛甚成息贲,胁急吐血。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。名曰仲冬痹也。
手心主之筋,起于中指,与太阴之筋并行,结于肘内廉,上臂阴结腋下,下散前后挟胁;其支者,入腋,散胸中,结于臂。其病当所过者,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。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,名曰孟冬痹也。
手少阴之筋,起于小指之内恻,结于锐骨,上结肘内廉,上入腋,交太阴,挟乳里,结于胸中,循臂下系于脐。其病内急心承伏梁,下为肘网。其病当所过者,支转筋,筋痛。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。其成伏梁唾血脓者,死不治。经筋之病,寒则反折筋急,热则筋弛纵不收,阴痿不用。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俛不伸。焠刺者,刺寒急也,热则筋纵不收,无用燔针,名曰季冬痹也。
足之阳明,手之太阳,筋急则口目为僻,眦急不能卒视治皆如右方也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中国诗词赏析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sc.mcww.cn/wenzhang/3422.html
古文典籍
- 「诗经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传」
- 「左传」
- 「大学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书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吴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书」
- 「汉书」
- 「晋书」
- 「素书」
- 「仪礼」
- 「周书」
- 「梁书」
- 「隋书」
- 「陈书」
- 「魏书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南齐书」
- 「北齐书」
- 「新唐书」
- 「后汉书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马法」
- 「水经注」
- 「商君书」
- 「尉缭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书」
- 「旧唐书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韬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国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伤寒论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谭」
- 「弟子规」
- 「金刚经」
- 「论衡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山海经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地藏经」
- 「冰鉴」
- 「围炉夜话」
- 「六祖坛经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简」
- 「资治通鉴」
- 「续资治通鉴」
- 「梦溪笔谈」
- 「旧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经」
- 「四十二章经」
- 「吕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训」
- 「三十六计」
- 「徐霞客游记」
- 「黄帝内经」
- 「黄帝四经」
- 「孙子兵法」
- 「孙膑兵法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孔子家语」
- 「世说新语」
- 「贞观政要」
- 「颜氏家训」
- 「容斋随笔」
- 「文心雕龙」
- 「农桑辑要」
- 「搜神记」
热门名句
- 孤烟村际起,归雁天边去
- 正江令恨别,庾信愁赋
- 昼出耘田夜绩麻,村庄儿女各当家
- 故人远,问谁摇玉佩,檐底铃声
- 两岸桃花烘日出,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
- 野桥古梅独卧寒屋角,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
- 歌声未尽处,先泪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