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五代史_后梁列传七部分译文
-
查阅典籍:《旧五代史》——「旧五代史·后梁列传七」原文
赵匡凝,蔡州人。父亲赵德..,开始时服事秦宗权,任列校,当秦宗权强暴时,任襄州留后。唐朝光启四年(888)夏六月,赵德..知道秦宗权必败无疑,于是将汉南之地全部归顺唐朝,又派使者与太祖结好,并发誓戮力同心,共讨宗权。这时太祖做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,于是任赵德..为副,又遥任襄州节度使。蔡州平定后,因功屡次加官封爵,封为淮安王。
赵匡凝凭借父亲的功劳任唐州刺史兼七州马军步军大校。到赵德..去世后,赵匡凝自封为襄州留后,朝廷也就将旄节斧钺授与他。镇守多年,很有威望德惠,历官至检校太尉、兼中书令。匡凝气概相貌非常雄伟,喜欢打扮修饰,每次整理衣冠,必使人拿着巨大的镜子在前后照看。会见客人时,乌巾上稍觉有灰尘,就让侍候的歌妓拿着红色的拂尘拂去它。如有人误犯了他的家讳,往往要遭受他的鞭打,其方正严明就这样。光化初年,匡凝因太祖在清口战役失败,便密切依附于淮南吴国,太祖派氏叔琮领兵攻伐他。不久,他属下泌州刺史赵..越城投降,隋州刺史赵匡王..临阵被擒。不久康怀英又攻下邓州,赵匡凝害怕,派使者乞求结盟,太祖答应了他,从此附属于太祖。到成..在鄂州战败,赵匡凝上表推荐他弟弟赵匡明任荆南留后。这时唐朝王室微弱,各道通常的赋税多不上供,只有赵匡凝兄弟虽然雄据一方江山,然而尽忠于唐朝王室,贡赋不曾停止。
太祖正准备接受禅让的帝位,因为赵匡凝兄弟都据守藩镇,于是派遣使者预先告诉他自己的意思。匡凝对着使者流泪,回答说自己深受唐朝恩德,不敢随时世而妄自变节。使者回来复命,太祖大怒。天..二年(905)秋天七月,派杨师厚领兵征讨他。八月,太祖亲自率领大军南征,又请求削除赵匡凝身任官爵。到杨师厚横渡长江时,赵匡凝率领士兵数万迎战,被杨师厚大败,赵匡凝于是焚烧自己的舟船,驾着一只小船急忙划桨,沿汉水逃往金陵。后死于吴国。以前赵匡凝爱好藏书,到兵败后,杨师厚在他府第得到数千卷书,全部献给了朝廷。
成汭,淮西人。少年任侠,乘醉杀人,为仇家所捕,因落发为僧,冒姓郭氏。 《新唐书》云:入蔡贼中,为贼帅假子,更姓名为郭禹。亡匿久之,及贵,方复本 姓。唐僖宗朝,为蔡州军校,领本郡兵戍荆南,帅以其凶暴,欲害之,遂弃本军奔 于秭归。一夕,巨蛇绕其身,几至于殒,乃祝曰:“苟有所负,死生惟命。”逡巡, 蛇亦解去。后据归州,招集流亡,练士伍,得兵千余人,沿流以袭荆南,遂据其地。 朝廷即以旄钺授之。是时荆州经巨盗之后,居民才一十七家,汭抚辑凋残,励精为 理,通商训农,勤于惠养,比及末年,仅及万户。汭性豪暴,事皆意断,又好自矜 伐,骋辩凌人,深为识者所鄙。
初,澧、朗二州,本属荆南,乾宁中,为土豪雷满所据。汭奏请割隶,唐宰相 徐彦若执而不行,汭由是衔之。及彦若出镇南海,路过江陵,汭虽加延接,而犹怏 怏。尝因对酒,语及其事,彦若曰:“令公位尊方面,自比桓、文。雷满者,偏州 一草贼尔,令公盍不加兵,而反怨朝廷乎!”汭赧然而屈。案:以下有阙文。累官 至检校太尉,封上谷郡王。杨行密以兵围鄂州,汭出师以援鄂,淮寇乘之,以火焚 其舰,汭投江而死。天祐三年夏,太祖以汭殁于王事,上表于唐帝,请为汭立庙于 荆门,优诏可之。《五代史补》:郑准,不知何许人,性谅直,能为文章,长于笺 奏。成汭镇荆南,辟为推官。汭尝仇杀人,惧为吏所捕,改姓郭氏。及为荆南节度 使,命准为表,乞归本姓。准援笔而成,其略云:“臣门非冠盖,家本军戎。亲朋 之内,盱睢为人报怨;昆弟之间,点染无处求生。背故国以狐疑,望邻封而鼠窜。 名非霸越,乘舟难效于陶硃;志切投秦,出境遂称于张禄。”又云:“成为本姓, 郭乃冒称。本避犯禁之辜,敢归司寇;别族受封之典,诚愧诸候。伏乞圣慈,许归 本性”云云。其表甚为朝廷所重。后因汭生辰,淮南杨行密遣使致礼币之外,仍贶 《初学记》一部。准忿然以为不可,谓汭曰:“夫《初学记》,盖训童之书尔,今 敌国交聘,以此书为贶,得非相轻之甚耶!宜书责让。”汭不纳,准自叹曰:“若 然,见轻敌国,足彰幕府之无人也。参佐无状,安可久!”遽请解职。汭怒其去, 潜使人于途中杀之。
杜洪者,江夏伶人。钟传者,豫章小校。唐光启中,秦宗权凶焰飚起,屡扰江、 淮,郡将不能城守。洪、传各为部校,因战立威,逐其廉使,自称留后,朝廷因而 命之。《新唐书》:光启二年,洪乘虚入鄂,自为节度使留后,僖宗即拜本军节度 使。中和三年,传逐江西观察使高茂卿,遂有洪州,僖宗擢传江西团练使,俄拜镇 南节度使。及为杨行密所攻,洪、传首尾相应,皆遣求援于太祖;太祖遣硃友恭赴 之,大破淮寇于武昌,二镇稍宁。及行密乘胜急攻洪、鄂,洪复乞师于太祖;太祖 命荆南成汭率荆、襄舟师以赴之。未至夏口,汭败溺死,淮人遂陷鄂州,洪为其所 擒,被害于广陵市,时唐天复二年也。《九国志·刘存传》:存急焚鄂州城楼,梁 援兵将突围而出,诸将欲急击之,存曰:“击之贼必复入,复入则城愈固矣,不若 听其遁去。”诸将皆曰:“善。”是日城陷,擒杜洪父子,斩于广陵市。天祐三年 夏,太祖表请为洪立庙于其镇,优诏可之。太祖即位,诏赠太傅。先是,钟传卒于 江西,其子继之,《九国志·秦裴传》:天祐三年,洪州钟传卒,州人立其子匡时。 江州刺史延规,传之养子,忿不得立,以其郡纳款,因授裴西南面行营招讨使,攻 匡时。城陷,擒匡时以献。寻为杨行密所败,其地亦入于淮夷。《五代史补》:钟 传虽起于商贩,尤好学重士,时江西上流有名第者,多因传荐,四远腾然,谓之曰 英明。诸葛浩素有词学,尝为泗州管驿巡官,仰传之风,因择其所行事赫赫可称者 十条,列于启事以投之。十启凡五千字,皆文理典赡,传览之惊叹,谓宾佐曰: “此启事每一字可以千钱酬之。”遂以五千贯赠,仍辟在幕下,其激劝如此。上蓝 和尚,失其名,居于洪州上蓝院,精究术数,大为钟传所礼。一旦疾笃,往省之, 且曰:“老夫于和尚可谓无间矣,和尚或不讳,得无一言相付耶!”上蓝强起,索 笔作偈以援,其末云:“但看来年二三月,柳条堪作打钟槌。”偈终而卒。传得之, 不能测。洎明年春,淮帅引兵奄至,洪州陷,江南遂为杨氏有。“打钟”之偈,人 始悟焉。
田頵,本扬府之大校也。《九国志》:頵字德臣,庐州合肥人。硃延寿,不知 何许人。《九国志》:延寿,庐州舒城人。唐天祐初,杨行密雄据淮海,时頵为宣 州节度使,延寿为寿州刺史。頵以行密专恣跋扈,尝移书讽之曰:“侯王守方,以 奉天子,古之制也。其或逾越者,譬如百川不朝于海,虽狂奔猛注,澶漫遐广,终 为涸土,不若恬然顺流,淼茫无穷也。况东南之镇,杨为大,尘贱刀布,阜积金玉, 愿公上恆赋,頵将悉储峙,具单车从。”行密怒曰:“今财赋之行,必由于汴,适 足以资于敌也。”不从。时延寿方守寿春,《九国志》:天复初,北司拥驾西幸, 昭宗闻延寿有武干,遣李俨间道赍诏授延寿蔡州节度使。直頵之事,密遣人告于頵 曰:“公有所欲为者,愿为公执鞭。”頵闻之,颇会其志,乃召进士杜荀鹤具述其 意,复语曰:“昌本朝,奉盟主,在斯一举矣。”即遣荀鹤具述密议,自间道至大 梁。太祖大悦,遽屯兵于宿州,以会其变。不数月,事微泄,行密乃先以公牒征延 寿,《新唐书》:行密妻,延寿姊也,遣辩士召延寿。疑不肯赴,姊遣婢报,故延 寿疾走扬州。次悉兵攻宣城,頵戎力寡薄,弃壁走,不能越境,为行密军所得。 《九国志》:行密别遣台濛、王茂章率步骑以往,頵委舟师于汪建、王坛,自出广 德迎战,大为濛所败,遂率残众遁保宛陵。坛、建闻其败,因尽以舟师归款于行密。 十二月,頵出外州栅疾战,桥陷马坠,为外军所杀。延寿飞骑赴命,迩扬州一舍, 行密使人杀之。
其后,延寿部曲有逸境至者,具言其事。又云:延寿之将行也,其室王氏勉延 寿曰:“今若得兵柄,果成大志,是吉凶系乎时,非系于吾家也。然愿日致一介, 以宁所怀。”一日,介不至,王氏曰:“事可知矣!”乃部分家仆,悉授兵器,遽 阖中扉,而捕骑已至,不得入。遂集家属,阜私帑,发百燎,合州廨焚之。既而稽 首上告曰:“妾誓不以皎然之躯,为仇者所辱。”乃投火而死。《五代史补》:杨 行密据淮南,以妻弟硃氏众谓之硃三郎者,行密署为泗州防御使。泗州素屯军,硃 氏骁勇,到任恃众自负,行密虽悔,度力未能制,但姑息之,时议以谓行密事势去 矣。居无何,行密得目疾,虽愈,且诈称失明,其出入皆以人扶策,不尔则触墙抵 柱,至于流血,姬妾仆隶以为实然,往往无礼,首尾仅三年。硃氏闻之,信而少懈 驰,行密度其计必中,谓妻曰:“吾不幸临老两目如此,男女卑幼,苟不讳,则国 家为他人所有。今昼夜思忖,不如召泗州三舅来,使管勾军府事,则吾虽死无恨。” 妻以为然,遽发使述其意而召之。硃氏大喜,倍道而至。及入谒,行密恐其觉,坐 于中堂,以家人礼见。硃氏颇有德色,方设拜,行密奋袖中铁槌以击之,正中其首, 然犹宛转号叫,久而方毙。行密内外不测,即时升堂,召将吏等谓之曰:“吾所 以称两目失明者,盖为硃三。此贼今击杀,两目无事矣,诸公知之否!”于是军府 大骇,其仆妾尝所无礼者皆自杀。初,行密之在民间也,尝为合肥县手力,有过, 县令将鞭之,行密惧且拜。会有客自外入,见行密每拜,则之前檐皆叩地,而令 不之觉。客知其非常,乃遽升揖令于他处,告以所见,令惊,遂恕之,且劝事郡 以自奋。行密度本郡不足依,乃投高骈。骈死,秦彦、孙儒等作乱,行密连诛之, 遂有淮南之地。
赵匡凝,《新唐书》:匡凝字光仪。蔡州人也。父德諲,初事秦宗权为列校, 当宗权强暴时,表为襄州留后。唐光启四年夏六月,德諲审宗权必败,乃举汉南之 地以归唐朝,仍遣使投分于太祖,兼誓戮力,同讨宗权。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 统使,乃表德諲为副,仍领襄州节度使。蔡州平,以功累加官爵,封淮安王。匡凝 以父功为唐州刺史兼七州马步军都校。及德諲卒,匡凝自为襄州留后,朝廷即以旄 钺授之。作镇数年,甚有威惠,累官至检校太尉、兼中书令。匡凝气貌甚伟,好自 修饰,每整衣冠,必使人持巨鉴前后照之。对客之际,乌巾上微觉有尘,即令侍妓 持红拂以去之。人有误犯其家讳者,往往遭其木槚楚,其方严也如是。光化初,匡 凝以太祖有清口之败,密附于淮夷,太祖遣氏叔琮率师伐之。未几,其泌州刺史赵 璠越墉来降,随州刺史赵匡璘临阵就擒。俄而康怀英攻下邓州,匡凝惧,遣使乞盟, 太祖许之,自是附庸于太祖。及成汭败于鄂州,匡凝表其弟匡明为荆南留后。是时 唐室微弱,诸道常赋多不上供,惟匡凝昆仲虽强据江山,然尽忠帝室,贡赋不绝。
太祖将期受禅,以匡凝兄弟并据籓镇,乃遣使先谕旨焉。匡凝对使者流涕,答 以受国恩深,岂敢随时妄有他志。使者复命,太祖大怒。天祐二年秋七月,遣杨师 厚率师讨之。八月,太祖亲领大军南征,仍请削匡凝在身官爵。及师厚济江,匡凝 以兵数万逆战,大为师厚所败,匡凝乃燔其舟,单舸急棹,沿汉而遁于金陵。后卒 于淮南。《新唐书》云:师厚由阴谷伐木为梁,匡凝以兵二万濒江战,大败,乃燔 州,单舸夜奔扬州。行密见之,曰:“君在镇,轻车重马输于贼,今败,乃归我邪!” 匡明亦谋奔淮南,子承规谏曰:“昔诸葛兄弟分仕二国,若适扬州,是自取疑也。” 匡明谓然,乃趋成都。《欧阳史》云:行密厚遇匡凝,其后行密死,杨渥稍不礼之。 渥方宴食青梅,匡凝顾渥曰:“勿多食,发小兒热。”诸将以为慢,渥遣匡凝海陵, 后为徐温所杀。初,匡凝好聚书,及败,杨师厚获数千卷于第,悉以来献。
匡凝弟匡明,字赞尧,幼以父贵,一子出身,为江陵府文学。及壮,以军功历 绣、峡二州刺史。成汭之败,其兄匡凝表为荆南留后。未至镇,而朗、陵之兵先据 其城矣。匡明领兵逐之,遂镇于渚宫。天祐二年秋,太祖既平襄州,遣杨师厚乘胜 以趋荆门。匡明惧,乃举族上峡奔蜀,王建待以宾礼。及建称帝,用为大理卿、工 部尚书。久之,卒于蜀。
张佶,不知何郡人也。《九国志》,佶,京兆长安人。乾宁初,以明经中第, 累迁宣州从事,复为秦宗权行军司马。后与刘建峰据湖南,推建峰为帅。唐乾宁初, 刘建峰据湖南,独邵州不宾,命都将马殷讨之,期岁未克,而建峰为部下所杀,军 乱,邻寇且至。是时,佶为行军司马,属潭人谋帅,曰:“张行军即所奉也。”佶 不得已而视事,旬日之间,威声大振,寇亦解去。《九国志》,建峰将吏推佶为帅, 佶将入府,常所乘马忽尔踶齧不止,正中佶髀。佶谓将吏曰:“吾非汝主,当迎马 公为之。”乃谓将吏曰:“佶才能不如马公,况朝廷重籓,非其人不可。”因以牍 召,殷亦不疑,禀命而至。佶受拜谒,礼毕,命升阶让殷为帅。佶即趋下率众抃贺。 乃自请率师代殷攻邵州,下之。复为行军司马,垂二十年。殷果立勋,甚德佶。开 平初,殷表佶为朗州永顺军节度使,累加检校太傅、同平章事。乾化元年夏四月, 卒于位。《九国志》:乾化初,移镇桂林,卒于治所。诏赠侍中。
雷满,《新唐书》:满字秉仁。武陵洞蛮也。始为朗州小校,唐广明初,王仙 芝焚劫江陵。是时,朝廷以高骈为节度使,骈擢满为裨将,以领蛮军。骈移镇淮南, 复隶部曲,以悍犷趫健知名。中和初,擅率部兵自广陵逃归于朗,沿江恣残暴,始 为荆人大患矣。率一岁中三四移,兵入其郛,焚荡驱掠而去。唐朝姑务息兵,即以 澧朗节度使授之。累官至检校太傅、同平章事。满贪秽惨毒,盖非人类。又尝于府 署浚一深潭,构大亭于其上,每邻道使车经由,必召宴于中,且言:“此水府也, 中有蛟龙,奇怪万态,惟余能游焉。”或酒酣对客,即取筵中宝器乱掷于潭中,因 自褫其衣,裸露其文身,遽跃入水底,遍取所掷宝器,戏弄于水面,久之方出,复 整衣就坐,其诡诞如此。
及死,子彦恭继之。《新唐书》:满以天复元年卒,子彦威自立,弟彦恭结忠 义节度使赵匡凝以逐彦威。蛮蜒狡狯,深有父风,烬墟落,榜舟楫,上下于南郡、 武昌之间,殆无人矣。又与淮、蜀结连,阻绝王命。太祖诏湖南节度使马殷、荆南 节度使高季昌练精兵五千,遣将倪可福统之,下澧州,与潭兵合。先是,满堑沅江, 以周其垒,门临长桥,势不可入。殷极其兵力,攻围周岁,彦恭食尽兵败,间使求 救于淮夷。及淮军来援,高季昌逆战于治津马头岸,大破之,俄而攻陷朗州,彦恭 单棹遁去。马殷擒其弟彦雄及逆党七人,械送至阙,皆斩于汴桥下,时开平二年十 一月也。
史臣曰:成汭、钟、杜、田、硃之流,皆因否运,雄据大籓,虽无济代之劳, 且有勤王之节,功虽不就,志亦可嘉,若较其诚明,则田頵、延寿斯为优矣。匡凝 一门昆仲,千里江山,失守籓垣,不克负荷,斯乃刘景升之子之徒欤!张佶有让帅 之贤,雷满辱俾侯之寄,优劣可知矣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中国诗词赏析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sc.mcww.cn/wenzhang/18117.html
古文典籍
- 「诗经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传」
- 「左传」
- 「大学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书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吴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书」
- 「汉书」
- 「晋书」
- 「素书」
- 「仪礼」
- 「周书」
- 「梁书」
- 「隋书」
- 「陈书」
- 「魏书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南齐书」
- 「北齐书」
- 「新唐书」
- 「后汉书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马法」
- 「水经注」
- 「商君书」
- 「尉缭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书」
- 「旧唐书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韬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国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伤寒论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谭」
- 「弟子规」
- 「金刚经」
- 「论衡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山海经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地藏经」
- 「冰鉴」
- 「围炉夜话」
- 「六祖坛经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简」
- 「资治通鉴」
- 「续资治通鉴」
- 「梦溪笔谈」
- 「旧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经」
- 「四十二章经」
- 「吕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训」
- 「三十六计」
- 「徐霞客游记」
- 「黄帝内经」
- 「黄帝四经」
- 「孙子兵法」
- 「孙膑兵法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孔子家语」
- 「世说新语」
- 「贞观政要」
- 「颜氏家训」
- 「容斋随笔」
- 「文心雕龙」
- 「农桑辑要」
- 「搜神记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