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五代史_后梁太祖纪六部分译文
-
查阅典籍:《旧五代史》——「旧五代史·后梁太祖纪六」原文
开平四年(910)十月十九日,东京博王朱友文应召入京拜见太祖。二十三日,因新建天骥院落成而设宴,内外均献上骏马,魏博进上四万匹绢布折算马价。
十一月十九日,颁布诏令说:“关防是用来检查穿不同衣服、说不同言语的人的。当今天下尚未平定之际,兵士百姓中多有奸诈之人,变换衣服,改变形貌,窥探我们军机。近来多有间谍因欺诈而被发现,而未曾追究他所经关防的责任;叛将逃兵偷带他们的妻子儿女而伪装为出使的官员,也未曾追究他所经地方的责任。现海内尚未统一,而法禁松弛,这就不能制止奸诈和逃亡。凡在京各部门,不准擅自发给官方凭证。如有出外必须拥有的证件,须先经中书门下审核,交宰臣赵光逢专门主管签发,以期慎重,杜塞奸源。又请两京、河阳及六军各卫、御史台,各加查验管辖。公私使者,均不准挟带家属往西方去。其襄、邓、..、延等道,均准此执行。”以宁国军节度使王景仁充任北面行营都招讨使,潞州副招讨使韩京力为副,相州刺史李思安为先锋使。当时镇州王..、定州王处直叛变,结连晋人,所以派将领征讨他们。
乾化元年(911)正月一日,日食,太祖身穿素服避开正殿。二日,太阳旁边出现不祥之气,向背如环,崇政使敬翔望见后说“:军队可忧呀。”太祖因此推迟吃饭。这天,朝廷军队果然被晋军以及镇州、定州部队打败,都将十多人被俘,其余溃败逃走。太祖下诏征陕州镇国军节度杨师厚赴京,太祖在崇勋殿接见他,指示方略,依旧任杨师厚为东北面都招讨使,恩赐甚厚,令他督军进发。
二月,以蔡州顺化军指挥使王存俨临时主持军政事务。蔡人长久习惯于叛逆,刺史张慎思聚敛财物不成体统,太祖追究张慎思,召往京城,而久未任命取代他的人。右厢指挥使刘行琮乘虚作乱放火驱赶部众,准备渡过淮河。王存俨诛杀了刘行琮而安抚遏制了部众,都将郑遵与部下奉王存俨为主帅,而将众人的意愿飞报朝廷。这时东京留守博王朱友文未先请示朝廷,就前往征讨蔡州的动乱,兵到鄢陵,太祖闻讯说“:诛杀刘行琮是有功,然王存俨正心怀畏惧,如果以兵压境,蔡人必飞速逃离了。”于是派使者驰马让朱友文回师,而擢升王存俨官职,蔡人才安下心。
五月一日,太祖身穿礼服到朝元殿视朝,仪仗卫队按规定排列。诏令改开平五年为乾化元年,大赦天下。
七月,太祖身体不适,稍稍不适应于秋天的暑热。
九月二十日,太祖亲自统帅六军,到达河阳。二十四日,到卫州。二十五日,到宜沟。二十六日,到相州。
十月一日,御驾驻扎在相州。三日,在州城外城南楼阅兵。左龙骧都教练使邓季筠、魏博马军都指挥使何令稠、右厢马军都使陈令勋,因为部下战马羸瘦,一并在军营门前被腰斩。六日,到魏县,先锋将黄文靖伏诛。十八日,到城西的白龙潭观鱼。不久渔夫捕获大鱼献上,太祖命把大鱼送往潭中放生,随从的臣子因为太祖有仁爱之心,都相顾而高兴,当天将白龙潭改名为万岁潭。二十六日,到城东教练场阅兵,各军都指挥、北面招讨使、太尉杨师厚率领铁马步甲十万,陈列纵横十多里。士兵的英武精锐,队列的严整肃穆,旌旗的壮盛,戈甲的照耀,屹立如山岳,声势动天地,太祖很是高兴。
十一月二日,太祖因为边境战事稍息,下令回京,车驾从行宫出发。十二日晚回到京师。
十二月,延州节度使高万兴报告,领兵到与..州交界的蒿子谷韦家寨,杀死宁、庆两州贼军约二千多人,并活捉都头指挥使。魏博节度使报告,在泾县以北杀死镇州王..兵士七千多人,夺得战马二千多匹,武器不计其数,并活捉都将以下军官四十多人。
开平四年十月乙亥,东京博王友文入觐,召之也。己卯,以新修天骥院开宴落 成,内外并献马,而魏博进绢四万匹为驵价。壬午,以冬设禁军,幸兴安鞠场,召 文武百官宴。幸开化,大阅军实。
十一月丁亥朔,幸广王第作乐。辛卯,宴文武四品已上于宣威殿。庚戌,幸左 龙虎军,宴群臣。甲寅,幸右龙虎军,宴群臣。戊戌,诏曰:“自朔至今,暴风未 息,谅惟不德,致此咎征。皇天动威,罔敢不惧。宜遍命祈祷,副朕意焉。”差官 分往祠所止风。己亥,日南至,帝被衮冕御朝元殿,列细仗,奏乐于庭,群臣称贺。 帝畋于伊水。乙巳,诏曰:“关防者,所以识异服、察异言也。况下天未息,兵民 多奸,改形易衣,觇我戎事。比者有谍皆以诈败,而未尝罪所过地,叛将逃卒窃其 妻孥而影附使者,亦未尝诘其所经。今海内未同,而缓法弛禁,非所以息奸诈、止 奔亡也。应在京诸司,不得擅给公验。如有出外须执凭由者,其司门过所,先须经 中书门下点检,宜委宰臣赵光逢专判出给,俾由显重,冀绝奸源。仍下两京、河阳 及六军诸卫、御史台,各加钤辖。公私行李,复不得带挟家口向西。其襄、邓、鄜、 延等道,并同处分。”以宁国军节度使王景仁充北面行营都招讨使,潞州副招讨使 韩勍为副,相州刺史李思安为先锋使。时镇州王熔、定州王处直叛,结连晋人,故 遣将讨之。《五代会要》:十一月十四日,司天奏:“月蚀,不宜用兵。”时王景 仁方总大军北伐,追之不及。至五年正月二日,果为后唐庄宗大败于柏乡。
十二月辛酉,宴文武四品已上于宣威殿。亲阅禁军,命格斗于教马亭。己巳, 诏曰:“滑、宋、辉、亳等州,水涝败伤,人户愁叹,朕为民父母,良用痛心。其 令本州分等级赈贷,所在长吏监临周给,务令存济。”壬辰,赈贷东都畿内,如宋、 滑制。
乾化元年正月丙戌朔,日有食之,帝素服避殿,百官守司以恭天事,明复而止。 制曰:“两汉以来,日食地震,百官各上封事,指陈得失。盖欲周知时病,尽达物 情,用缉国章,以奉天诫。朕每思逆耳,罔忌触鳞,将洽政经,庶开言路。况兹谪 见,当有咎征。其在列辟群臣,危言正谏,极万邦之利害,致六合之殷昌。毗予一 人,永建皇极。”二日,日旁有祲气,向背若环耳。崇政使敬翔望之曰:“兵可忧 矣!”帝为之旰食。是日,果为晋军及镇、定之师所败,都将十余人被擒,余众奔 溃。庚寅,制曰:“扈氏不恭,固难去战,鬼方未服,尚或劳师。其蚁聚余妖,狐 鸣丑类,弃天常而拒命,据地险以偷生,言事讨除,将期戡定。问罪止诛于元恶, 挺灾可悯于遗黎,每念伤痍,良深愧叹。应天兵所至之地,宜令将帅节级严戒军伍, 不得焚烧庐舍,开发丘垄,毁废农桑,驱掠士女。使其背叛之俗,知予吊伐之心。” 又制曰:“戎机方切,国用未殷,养兵须藉于赋租,税粟尚烦于力役。所在长吏, 不得因缘征发,自务贪求,苟有故违,必行重典。立法垂制,详刑定科,传之无穷, 守而勿失。中书门下所奏新定格式律令,已颁下中外,各委所在长吏,切务遵行。 尽革烦苛,皆除枉滥,用副哀矜之旨,无违钦恤之言。”诏征陕州镇国军节度使杨 师厚至京,见于崇勋殿。帝指授方略,依前充北面都招讨使,恩赉甚厚,使督军进 发。《五代会要》:二月,晋师侵魏州,杨师厚帅师援邢州,晋人还师。
二月丙辰朔,帝御文明殿,群臣入阁。以蔡州顺化军指挥使王存俨权知军州事。 蔡人久习叛逆,刺史张慎思又裒敛无状,帝追慎思至京,而久未命代。右厢指挥使 刘行琮乘虚作乱,因纵火驱拥,为渡淮计。存俨诛行琮而抚遏其众,都将郑遵与其 下奉存俨为主,而以众情驰奏。时东京留守博王友文不先请,遂讨其乱。兵至鄢陵, 上闻之曰:“诛行琮功也,然存俨方惧,若临之以兵,蔡必速飞矣!”遂驰使还军, 而擢授存俨,蔡人安之。壬戌,诏曰:“东京旧邦,久不巡幸,宜以今月九日幸东 都,扈从文武官委中书门下量闲剧处分。”宰臣上言曰:“龙兴天府,久望法驾, 但陛下始康愈,未宜涉寒,愿少留清跸。”从之。《五代会要》:二月,敕:“食 人之食者,忧人之事,况丞相尊位,参决大政,而堂封未给,且无餐钱,朕甚愧之。 宜令食万钱之半。甲子,幸曜村民舍阅农事。庚午,幸白马坡。诏金吾大将军、待 制官各奏事。武安军节度使马殷进呈虔州刺史卢延昌笺表。虔州本支郡也,兵甚锐, 自得韶州益强大,升为百胜军使。始洪州之陷,卢光稠愿收复使府,立功自效,上 因兼授江西观察留后。光稠卒,复命延昌领州事,方伯亦颇慰荐。杨渭遣人伪署爵 秩,延昌佯受官牒,礼遣其使,因湖南自表其事曰:“郡小寇迫,欲缓其奸谋,且 开导贡路,非敢贰也。”以其伪制来自陈,上览奏曰:“我方有北事,不可不甚加 抚恤。”寻兼授镇南将军节度使观察留后,命使慰劳。《九国志》:卢延昌归命于 吴,伪乞命于梁。
三月辛卯,以久旱,令宰臣分祷灵迹。翼日,大澍雨。丙申,幸甘水亭,召宰 臣、翰林学士、尚书侍郎孔续已下八人扈从,宴乐甚欢。戊戌,幸右龙虎军,召文 武官四品已上宴于新殿。甲辰,幸左龙虎军新殿,宴文武官四品已上。
四月丁卯,幸龙虎门,召宰臣、学士、金吾上将军、大将军侍宴广化寺。壬申, 契丹遣使来贡。丁丑,幸宣威殿,宴文武官四品已上及军使、蕃客。己卯,又幸左 龙军,宴群臣。诏曰:“邠、岐未灭,关、陇多虞,宜择亲贤,总兹戎任。应关西 同、雍、华、鄜、延、夏等六道兵马,并委冀王收掌指挥。凡有抽差,先申西面都 招讨使,仍别奏闻,庶合机权,以宁边鄙。”
五月甲申朔,帝被冕旒御朝元殿视朝,仗卫如式。制:改开平五年为乾化元年, 大赦天下。诏方伯州牧,近未加恩者,并迁爵秩。复大赉军旅,普宴于宣威殿,赐 帛各有差。制:封延州节度使高万兴为渤海郡王。诸道节度使钱镠、张宗奭、马殷、 王审知、刘隐各赐一子六品正员官,高季昌赐一子八品正员官,贺德伦赐一子九品 正员官。癸巳,观稼于伊水,登建春门,幸会节坊张宗奭私第,临亭皋视物色,赏 赐甚厚。诏左银台门,朝参诸司使库使已下,不得带从人入城,亲王许一二人执条 床手简,余悉止门外,阑入者抵律。阍守不禁,与所犯同。先时,门通内无门籍, 且多勋戚,车骑众者,尤不敢呵察。至是有以客星凌犯上言者,遂令止隔。清海军 节度使、守侍中、兼中书令刘隐薨,辍朝三日,百僚诣阁门奉慰。
六月乙卯,命北面都招讨使、镇国军节度使杨师厚出屯邢、洺。丁巳,镇、定 钞我汤阴。诏曰:“常山背义,易水效尤,诱其蕃戎,动我边鄙,南侵相、魏,东 出邢、洺。是用遣将徂征,为人除害,但初颁赦令,不欲食言,宥而伐之,谅非获 已。况闻谋始,不自帅臣,致此厉阶,并由奸佞。密通人使,潜结沙陀,既惧罪诛, 乃生离叛。今虽行讨伐,已举师徒,亦开诏谕之门,不阻归降之路。矧又王熔、处 直未曾削爵除名,若翻然改图,不远而复,必仍旧贯,当保前功。如有率众向明, 拔州效顺,亦行殊赏,冀徇来情,免令受弊于疲民,用示维新于污俗。宜令行营都 招讨使及陈晖军前,准此敕文,散加招谕,将安众惧,特举明恩。镇州只罪李宏规 一人,其余一切不问。”诏修天宫佛寺。又,湖南奏:“潭州僧法思、桂州僧归真 并乞赐紫衣。”从之。
七月,帝不豫,稍厌秋暑。自辛丑幸会节坊张宗奭私第,宰臣视事于归仁亭子, 崇政使、内诸司及翰林院并止于河南令廨署,至甲辰,复归大内。
八月庚申,幸保宁殿,阅天兴控鹤兵事,军使将校各有赐。癸亥,老人星见。 戊辰,幸故上阳宫,至于榆林观稼。丙子,阅四蕃将军、屯卫兵士于天津桥,南至 龙门广化寺。戊寅,幸兴安鞠场大教阅,帝自指麾,无不踊抃,坐作进退,声振宫 掖。右神武统军丁审衢对御,以红帛囊剑拟乘舆物,帝曰:“宿将也。?睜恕之,以 刘重霸代其任。
九月辛巳朔,帝御文明殿,群臣入阁,刑法待制官各奏事。己丑,宴群臣于兴 安殿。庚子,亲御六师,次于河阳。甲辰,至于卫州。乙巳,至于宜沟,幸民刘达 墅。丙午,至相州,赏左亲骑指挥使张仙、右云骑指挥使宋铎,尝身先陷阵,各赐 帛。
十月辛亥朔,驻跸于相州,宰臣洎文武从官并诣行宫起居。户部郎中孔昌序赍 留都百官冬朔起居表至自西京,诸道节度使、刺史、诸籓府留后,各以冬朔起居表 来上。制以郢王友圭充控鹤指挥使,诸军都虞候阎宝为御营使。有司以立冬太庙荐 享上言,诏丞相杜晓赴西都摄祭行事。癸丑,阅武于州闉之南楼。左龙骧都教练使 邓季筠、魏博马军都指挥使何令稠、右厢马军都指挥使陈令勋,以部下马瘦,并腰 斩于军门。甲寅,将以其夕幸魏县,命阁门使李郁报宰臣,兼敕内外。是夜,车驾 发轫于都署。乙卯,次洹水。丙辰,至魏县。先锋将黄文靖伏诛。己未,帝御朝元 门,以回鹘、吐蕃二大国首领入觐故也。癸亥,令诸军指挥使及四蕃将军赐食于行 宫之外庑。戊辰,幸邑西之白龙潭以观鱼焉。既而渔人获巨鱼以献,帝命放之中流, 从臣以帝有仁恻之心,皆相顾欣然。是日,名其潭曰万岁潭。丙子,帝御城东教场 阅兵,诸军都指挥、北面招讨使、太尉杨师厚总领铁马步甲十万,广亘十数里陈焉。 士卒之雄锐,部队之严肃,旌旗之杂遝,戈甲之照耀,屹若山岳,势动天地,帝甚 悦焉。即令丞相洎文武从臣列侍赐食,逮晚方归。
十一月辛巳朔,上驻跸魏县,从官自丞相而下并诣行宫起居,留都文武百官及 诸道节度使、防御使、刺史、诸籓府留后,各奉表起居。壬午,帝以边事稍息,宣 命还京师。《通鉴》:帝以夹寨、柏乡屡失利,故力疾北巡,思一雪其耻,意郁郁, 多躁忿,功臣宿将往往以小过被诛,众心益惧。既而晋、赵兵不出。十一月壬午, 帝南还。车驾发自行阙,夕次洹水县。癸未,至内黄县。甲申,至黎阳县。乙酉, 命从官丞相而下宴于行次。丁亥,次卫州。戊子晨,次新乡,夕止获嘉。己丑,次 武陟。庚寅,次温县。延州节度使高万兴奏,当军都指挥使高万金统领兵士,今月 五日收盐州,伪刺史高行存泥首来降。丞相及文武百官各上表称贺。辛卯,次孟州, 命散骑常侍孙骘、右谏议大夫张衍、光禄卿李翼各赍香、祝版,告祭于孟津之望祠。 留都文武官左仆射杨涉洎孟州守李周彝等皆匍匐东郊迎拜,其文武官并令先还。壬 辰,诘旦离孟州,晚至都。宣宰臣各赴望祠祷雨。故事,皆以两省无功职事为之, 帝忧民重农,尤以足食足兵为念,爰自御极,每愆阳积阴,多命丞相躬其事。辛丑, 大雨雪,宰臣及文武师长各奉表贺焉。
十二月,诏以时雪稍愆,命丞相及三省官各诣望祠祈祷。癸酉,腊假,诏诸王 与河南尹、左右金吾、六统军等较猎于近苑。命大理卿王鄯使于安南,左散骑常侍 吴蔼使于朗州,皆以旌节官诰锡之也。又命将作少监姜宏道为朗州旌节官使副。 《五代会要》:旧制,巡抚、黜陟、册命、吊赠、入蕃等使,选朝臣为之,其宣慰、 加官、送旌节,即以中官为之,今以三品送旌节,新例也。延州节度使高万兴奏, 领军于邠州界蒿子谷韦家寨,杀戮宁、庆两州贼军约二千余人,并生擒都头指挥使 及夺马器甲等事。其入奏军将使宣召赴内殿赐对,以银器彩物锡之,宰臣及文武官 各奉表贺。是月,魏博节度上言,于泾县北戮杀镇州王熔兵士七千余人,夺马二千 余匹,戈甲未知其数,并擒都将以下四十余人。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斤,琢画宫衣五 百副。广州贡犀象奇珍及金银等,其估数千万。安南两使留后曲美,《通鉴》:十 二月戊午,以静海、曲美为节度使。进筒中蕉五百匹,龙脑、郁金各五瓶,他海货 等有差。又进南蛮通好金器六物、银器十二并乾陁绫花繓枨越毛等杂织奇巧者各 三十件。福建进户部所支榷课葛三万五千匹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中国诗词赏析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sc.mcww.cn/wenzhang/18116.html
古文典籍
- 「诗经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传」
- 「左传」
- 「大学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书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吴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书」
- 「汉书」
- 「晋书」
- 「素书」
- 「仪礼」
- 「周书」
- 「梁书」
- 「隋书」
- 「陈书」
- 「魏书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南齐书」
- 「北齐书」
- 「新唐书」
- 「后汉书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马法」
- 「水经注」
- 「商君书」
- 「尉缭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书」
- 「旧唐书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韬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国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伤寒论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谭」
- 「弟子规」
- 「金刚经」
- 「论衡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山海经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地藏经」
- 「冰鉴」
- 「围炉夜话」
- 「六祖坛经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简」
- 「资治通鉴」
- 「续资治通鉴」
- 「梦溪笔谈」
- 「旧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经」
- 「四十二章经」
- 「吕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训」
- 「三十六计」
- 「徐霞客游记」
- 「黄帝内经」
- 「黄帝四经」
- 「孙子兵法」
- 「孙膑兵法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孔子家语」
- 「世说新语」
- 「贞观政要」
- 「颜氏家训」
- 「容斋随笔」
- 「文心雕龙」
- 「农桑辑要」
- 「搜神记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