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书_列传卷十二译文
-
查阅典籍:《周书》——「周书·列传卷十二」原文
齐炀王宇文宪字毗贺突,是太祖的第五个儿子。他性情通达聪慧,有器量,虽然年幼,但是神采端庄。开始被封为涪城县公。少年时和高祖一起学习《诗经》、《左传》,都能融会书中的精要,理解书中的意旨。太祖曾经赐良马给各位儿子,任凭他们选择。宇文宪衹是挑选了一匹毛色不纯的马。太祖问他,他回答说: “这匹马的颜色不纯,或许有很多出众的地方。如果跟随军队征战,马夫容易辨别。“太祖高兴地说:“这个孩子的才智见识不一般,当会成为难得的人才。“后来他跟着太祖在陇上狩猎,经过皇家马苑,太祖每次见到毛色不纯的马,就会说:“这是我儿子的马.“命身边的人捉来马赐给他。魏恭帝元年,进封为安城郡公。孝闵帝即位后,拜任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世宗即位后,宇文宪任大将军。武成初年,任益州总管、益宁巴泸等二十四州诸军事、益州刺史,进封为齐国公,食邑一万户。当初,在平定蜀地之后,太祖因为那裹是位置优越地势险要的地方,不想派老将驻守那裹,想在自己的儿子中,挑选一人。逐一询问高祖以下的儿子,谁能去蜀地。都还没有回答,宇文宪就先请求前往。太祖说:“作为刺史应当安抚众人治理百姓。不是你能做到的。按照年龄来任命,应该属于你的哥哥。“宇文宪说:“才能有不同,与年龄大小没有关系。如果试用了而没有成效,甘愿接受当面欺君之罪。“太祖大喜,但因为宇文宪年龄还小,没有派他去。世宗遵照太祖从前的意思,所以有这样的任命。宇文宪当时十六岁,很会安抚人心,他注意为政的方法,众多的诉讼聚集到他那裹,他都毫无疲倦地审理。蜀地的百姓怀念他,共同立碑颂扬他的仁德。不久他被升为柱国。保定年间,他被召回京师,任雍州州牧。到晋公字文护出兵束伐时,以尉迟迥作为先锋,围攻洛阳。字文宪和达奚武、王雄等人驻扎在亡口山。其余各军,各自分别把守险要的地方。齐军几万人,突然出现在大军背后,各路军队惊慌失措,都各自退散,衹有宇文宪和王雄、达奚武率军抵抗。而王雄被齐军杀死,三军震惊。宇文宪亲自督战鼓励,众人才安定下来。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掌政事,对他极为宠爱信任,在确定对各位将领赏罚的时候,他都参与了决定。天和三年,任命宇文宪为大司马,兼任小冢宰,仍然担任雍州州牧。天和四年,齐国将领独孤永业前来侵犯,盗寇杀死了孔城防主帅能奔达,献出城池响应齐军。高祖命宇文宪与柱国李穆率兵从宜阳出动,修筑崇德等五座城,断绝齐军的运粮通道。齐军将领斛律明月率兵四万,在洛水南岸修筑营垒。天和五年,宇文宪渡过洛水截击齐军,斛律明月逃走。宇文宪追击,到了安业,经过多次战斗后退回。这年,斛律明月又率大军在汾水北岸修筑城垒,向西直至龙门。晋公宇文护对宇文宪说:“到处充满寇贼,战马来往驰骋,使得战场之间,百姓凋敝。怎么能够听任他们屠杀百姓,而不想法拯救他们。你说该怎么办呢?“宇文宪说:“按照我的意思,兄长应该暂且出兵同州,作为威慑,我请求率领精兵在前面,抓住机会攻取。不仅能使边境安宁,而且也应当另有收获。“宇文护很赞同。天和六年,宇文护派字文宪率兵两万,从龙门出发。齐军将领新蔡王王康德因为宇文宪的军队到来,在夜裹偷偷撤走。宇文宪就向西归去。随后将汾水挖开改道,向南淹没堡垒,再流入齐国境内。齐军认为攻略不会到很远的地方,于是放松了边境的戒备。宇文宪就渡过黄河,进攻齐国的伏龙等四座城,两天内全部攻克。又进兵攻击张壁,攻克了张壁,缴获了城中的军用物资,夷平城池营垒。斛律明月当时在华谷,无法援救,向北攻打姚襄城,攻陷了该城。当时汾州又被围困了好久,救援粮草的道路断绝。宇文宪派柱国宇文盛运去粟米救济。宇文宪自己进入两乳谷,袭击攻下了齐国的柏社城,进兵姚襄。齐军环城固守。宇文宪派柱国、谭公宇文会修筑石殿城,作为汾州的应援。齐国平原王段孝先、兰陵王高长恭率大军前来,宇文宪命令将士布阵迎敌。大将军韩欢被齐军偷袭,于是奔走撤退,宇文宪亲自督战,齐军稍稍后退。正好遇上太阳落山,于是各自收兵。到晋公宇文护被诛杀后,高祖征召宇文宪入朝,宇文宪摘下帽子跪拜谢罪。高祖对他说:“天下是太祖的天下,我继承大业,常常担心国家败亡。大冢宰目无君王欺凌主上,将要图谋不轨,我之所以诛杀他,是为了安定社稷。你是我的同胞兄弟,和我休戚与共,这件事与你没有关系,何须谢罪。“于是命宇文宪前往宇文护家中,收缴兵符和各种文书。
不久任命宇文宪为大冢宰。当时高祖诛杀了辅臣,亲自总揽朝政,正想以政事为先导,以刑法来整治朝政,涉及到自己的亲属,也很冷酷。字文宪既然为宇文护所信任,所以自从天和年间之后,威望和权势逐渐隆厚。宇文护想要向皇上陈述事情,大都让宇文宪代为陈奏。其中有些事不妥,宇文宪恐怕受到皇上猜忌,常常婉转地表达。高祖也完全了解他的心意,所以他才能没有祸患。但是仍然因为他的威名太大,最终不能平安,虽然遥任冢宰,其实是剥夺了他的权力。
开府裴文举,是宇文宪的侍读,高祖经常到内殿,接见他。对他说:“晋公反叛的迹象,朝野上下都知道,朕之所以含泪诛杀他,是为了安定国家,有利于百姓而已。过去在西魏末年失去纲纪,太祖才辅佐元氏;北周建立后,晋公又执掌大权。长期形成的习惯竞成为常规,人们还以为法度就该如此。哪有三十岁的天子而被他人控制的。而且从近代以来,还有一个弊端,一旦有过隶属关系,双方就以君臣的礼节相待。这是乱世通变的措施,并不是经略国家的治理方法。
《诗经》说:‘从早到晚都不要懈怠,以奉事一人。一人,就是衹依托天子而已。你虽然陪侍齐公,但不能像君臣那样。况且太祖有十个儿子,怎么能够都成为天子。你应当用正道来规谏他,以应该遵循的规范和道理劝诫他,使我们君臣亲睦,使我们骨肉和洽。不要让我们兄弟间产生嫌疑。“裴文举拜首致谢出殿,回来后告诉了宇文宪。宇文宪指着胸口抚着案几说:“我平素的志愿,你还不了解吗,我衹是竭尽忠节而已,你知道了还有什么可说的。“建德三年,升爵位为王爵。宇文宪的朋友刘休征献给他《王箴》一首,宇文宪很欣赏。刘休征后来又将这首《王箴》献给高祖。高祖正在削弱各位皇弟的权势,非常喜欢这首箴文。宇文宪经常认为兵书繁多,很难找到要旨,就亲自裁定为《要略》五篇,到这时上表陈奏给皇上。高祖看后说好。这年秋天,高祖前往云阳宫,就病倒了。卫王宇文直在京师起兵反叛。高祖召入宇文宪对他说:“卫王叛逆,你知道吗?”宇文宪说:“我开始不知道,现在才接到诏命。宇文直如果犯上作乱,这就是自取灭亡。“高祖说:“你即刻作为前锋,我也随后出发。“字文直不久败逃。高祖抵达京师,宇文宪和赵王宇文招都入朝拜谢。高祖说:“管叔、蔡叔被杀,周公为宰辅,人心不同,就如同他们的外表。感到惭愧的衹是兄弟亲自动干戈,对于我有些不满足而已。“当初,宇文直心中非常忌恨宇文宪,宇文宪克制住容忍了他。而且因为他是高祖的同母弟弟,常常对他更加友爱尊敬。晋公宇文护被诛杀时,宇文直再三请求杀掉宇文宪。高祖说: “齐公的心意,我自己很了解,不要再有什么猜疑。“到文宣皇后去世时,宇文直又密奏说:“宇文宪饮酒吃肉,和平时没有两样。“高祖说:“我和齐王不是一母所生,都不是嫡子,他祇是为我着想,现在也同样露臂束发。你应该感到惭愧才对,怎么可以谈论他的是非。你是太后的亲生儿子,受到了她特别的慈爱。你衹应当勉励自己,不要评论别人。“字文直这才不再说什么。建德四年,高祖打算束伐齐国,单独和内史王谊谋划,其他的人都不知道。后来因为各位皇弟的才略,没有超过宇文宪的,就告诉了他。宇文宪当即赞同此事。到大军将要出发时,宇文宪上表献出自己的财产以赞助军费说: “我听说把握机会适应气运,理应藉助时机的到来,兼并弱小攻击愚昧,要凭藉随机应变的谋略。希望陛下保持和振兴圣明,开创大业弘扬教化,顺从天意,恢弘武略。才能使凶恶被剪除,天下大同,军民人心归附,车轨文字统一。我私下以为龙旗飘动,天网密布,粮草物资,也许需要供给。从前边境没有平静, 卜式自愿献出家中财产;天下混乱,卫兹请求献出自己的粟米。我虽然愚笨,但怎敢忘记效仿他们。恭敬地献上金银财宝等十六件,稍稍资助军需。“高祖下诏不接受,而将宇文宪的奏表展示给公卿说:“作为人臣就应该这样,朕衹不过是认为他的心意可贵,难道需要他的财物吗。“于是命宇文宪率军两万人为前锋,前往黎阳。高祖亲自围攻河阴,没有攻克。宇文宪攻陷武济,进兵围攻洛口,攻下了洛的东西二城。因为高祖生病,撤军返回。在这一年,开始设置上柱国官职,命宇文宪担任这一职位。建德五年,北周大规模地向东讨伐齐国,宇文宪率精锐骑兵两万,再次作为前锋,驻守雀鼠谷。高祖亲自围攻晋州。字文宪进兵攻克洪同、永塞二城,打算进一步进攻。齐军烧毁桥梁扼守险要,北周军队无法前进,于是屯兵在永安。齐国皇帝得知晋州被围,就率兵十万,亲自前来救援。当时柱国、陈王宇文纯驻军在千里径,大将军、永吕公宇文椿屯兵鸡栖原,大将军宇文盛驻守汾水关,都受宇文宪的指挥。宇文宪暗中对宇文椿说:“战争,是诡诈之道,去留没有一定,要见机行事,不能遵循常规。你现在建立军营,不要搭建营幕,可以砍伐柏树建成圆形的篷帐,表示有营幕的样子。使得军队撤走后,贼兵仍怀疑我军在那裹。“当时齐国皇帝分拨一万人前往千里径,又命军队出兵汾水关,自己亲率大军和宇文椿对阵。字文盛派人飞奔大营求救,宇文宪亲自率领一千骑兵援救。齐军望见山谷中尘土飞扬,都各自急忙后退。宇文盛和柱国侯莫陈芮渡过汾水追击,斩杀俘获齐军很多。不久宇文椿报告齐军已逐渐逼近,字文宪又回师赴援。正好遇上宇文椿被高祖诏命追回,于是率军连夜返回。齐军果然以为柏树圆形篷帐是周军营帐,没有怀疑周军已经撤退,到第二天才发觉。当时高祖已经离开晋州,留下宇文宪在后面抵御齐军。齐主亲自率军前来追击,抵达高梁桥。宇文宪派两千精锐骑兵,隔水结阵。齐领军段畅径直前进到桥边。字文宪在汾水对岸招唤段畅和他对话,谈完话,宇文宪问段畅说:“你的姓名是什么?“段畅说: “是领军段畅。你又是谁?“宇文宪说:“我衹不过是虞候大都督罢了。”段畅说: “看你的言谈,不是一般的人,今天相见,为何要隐瞒姓名官位?“陈王宇文纯、梁公侯莫陈芮、内史王谊等都在宇文宪的身旁。段畅一再不停地询问。宇文宪才说: “我是天子的太弟齐王。“指着陈王以下的人,都将他们的姓名官位告诉他。段畅策马离去,宇文宪就马上下令撤军,而齐军疾速追赶,装备非常精锐。宇文宪和开府宇文忻各率一百名精锐骑兵作为后卫抵御,斩杀北齐勇将贺兰豹子、山褥瓖等一百多人,齐军才退。宇文宪渡过汾水在玉壁追上高祖。高祖又命宇文宪率兵六万,回师援救晋州。宇文宪于是进兵,驻扎在涑水。齐主围攻晋州,日夜不停。派出去侦察的人回来,有的说晋州已经失陷。宇文宪就派柱国越王宇文盛、大将军尉迟迥、开府宇文神举等人率轻装骑兵一万在夜里抵达晋州。宇文宪进兵占据蒙坑,作为他们的后援,得知晋州城没有失陷,就回到涑川。不久高祖束征,停驻在高显,宇文宪率领他的部队,先向置州推进。第二天,各军会集,逐渐进逼到晋州城下。齐军也大举出动,在营南结阵。高祖命宇文宪飞奔前往侦察。宇文宪回来报告说:
“这很容易对付,请等我击败他们后再进餐。”高担高兴地说:“果真像你所说的那样,我就没有忧虑了。“宇文宪退回营中,内史柳纠私下对宇塞塞说:“贼兵也不少,你怎么可以轻视他们?”字文宪说: “我受任为前锋,兼有家族国家双重责任,扫除这些流寇,就如同摧折一根枯木。商厘的事,你是知道的,贼兵虽多,又能把我怎么样。“不久北周各军一齐推进,齐军立刻大败。当晚,齐主逃走,宇文宪率精锐骑兵追击。到达丞室时,直担跟着抵达。变军收集残兵,又占据了高壁和洛女寨。高祖命宇文宪攻打洛女寨,攻克。第二天,和大军在介休会师。
当时齐主高纬已经逃到邺城,留下他的堂兄安德王高延宗据守并州。高延宗趁机自立为帝,出兵迎战。高祖进兵围攻并州城,宇文宪攻击并州城西面,攻下了并州城。高延宗逃走,宇塞壶追击并抓获了他。宇文宪因功进封第二个儿子室城公宇文质为河间王,拜任第三个儿子字塞董为大将军。产担仍命室塞产作为前锋进兵邺城。第二年,进兵攻克邺城。
查任越王直擅、广宁王壶塑!等据守值都,有军队几万人。高祖又命宇文宪征讨他们。并命蛮主亲手写诏书给高浩说: “朝廷待我很优厚,各位王公也很好。叔叔如果放下武器,则没有不优待的。“直遣不接受,于是大规模地进行悬赏招募兵士,拿出大量金银布帛,僧人请求当战士的,也有几千人。宇文宪的军队经过趟州,高浩派两名间谍刺探军情,北周斥候抓住二人报告宇塞童。室塞童就集合寸坛投降的将领,一一指示给二人观看。又对他们说: “我要争夺的曰标很大,不是你们二人。现在放你们回去,可以充任我的使节。“于是写信给高滑说:山川阻隔,常常为此深深忧劳,仲春当令,实应纳履求教。刚刚到达两河,就图取三魏,两军交战,想必并不亏损德行。从前在酉毯末年,天下大乱,我太祖顺应时运乘藉时势,庇护百姓。皇上以圣德继承先王功业,弘扬大业,兴稽山之会,集盟津之师。军威震骇唐的郊野,则原野没有横列的军阵;硝烟密布晋水两岸,则大地没有严固的城池。篡夺皇位的首领,已经奔窜在草泽之中;窃取帝位的元凶,也在旌门投降。道德仁义震荡在无垠的大地,威严的声势覆盖天下。你们朝中的宿将旧臣,世家外戚,都受到了恩荣宠幸,也都得到了高官厚禄。使得临漳城下,人人誓死争先;营丘前面,个个奋勇效命。这难道仅仅是人为的事情吗,这也是天命呀。你应当去随便询问一下路人,不需要等待多方探求。
我以不足以示人威武的能力,担任三军统帅,受命安定边境,进兵幽州、冀州。沿途的城邑藩邦,没有不降服的,宣扬教化开导礼义,都蒙受恩德于困苦中获得休养生息。足下是高氏的藩王,英俊的风姿早就闻名,古今成败之事,都很清楚,难道不知道独木不能维持大厦,多次劝谏不采纳后就可以逃命吗!况且微子离开殷商,在周代被封为王;项伯背弃楚,在汉朝被赐刘姓。不按照这样去做,却不审慎地沿着覆亡的道路走下去,就会家破身亡,被天下人讥笑。又足下的间谍被我的斥候拘捕,我们军中的实际情况,两位间谍当会全部告诉你。你也会知道你是在以残弱的士卒和细小的兵甲,抗拒强大的军队;凭藉垣环水抱,形势险要来护卫城池,希望保全小小的性命。战斗并不是最好的计策,造用不着卜间;据守更是低下的策略,因为我们不答应。我已下令各军,分道并进,相见的时间并不遥远,驾车出征指日可待。在交战前派出使者,这是从古至今通行的典制,不必等到落日,希望你能预知事情的几微。
宇文宪抵达信都,高?皆在城南列阵,宇文宪登上张耳的坟丘观望。不久高清所任命的领军尉相愿假装外出视察阵地,于是率众投降。尉相愿,是高消的心腹,众人十分震恐。高浩大怒,杀死了尉相愿的妻子儿女。第二天再战,宇文宪大败查军,俘虏斩杀三万人,擒获了高谐和高孝蛮等人。圭塞塞对直揩说:“任越王何苦落到这种地步?“高潸说:“下官是神武帝的儿子,兄弟十五人,侥幸地衹剩下我还在人世。偏偏遇到国家倾覆,今天死去,不会愧对祖先的坟陵。“宇文宪敬佩他的壮志,下令归还他的妻子儿女,给予丰厚的资用。宇文宪又问高孝珩。高孝珩陈述国难,边说边流泪,一举一动都有节度,宇文宪也因此感动。
宇文宪一向善谋,富于算略,尤其擅长抚慰统御部众,善于用人,冲锋陷阵,身先士卒,部下对他心悦诚服,都愿为他效力。齐军早就听说他的威名,没有人不畏惧他的勇猛和才略。到并州大捷时,宇文宪的军队长驱直入齐国境内,连樵夫牧童都不惊扰,军队从不私自夺取百姓的财物。
此前,稽胡人刘没铎自称皇帝,高祖又命字文宪督率趟王宇文招等人讨伐平定了他。这件事叙述在《稽胡传》中。
宇文宪自认为自己的威望名声一天天加大,暗中打算隐退。到高祖想要亲自征讨北方异族时,就藉口生病推辞。高祖不高兴地说: “你如果害怕去,有谁为我出征?“宇文宪恐惧地说:“我奉陪皇上出征,实在是我本来的心愿,但是我身患疾病,不能胜任带兵作战。“高祖答应了他。
不久高祖去世,宣帝继位,宣帝因为宇文宪辈分高声望重,心中十分忌畏他。当时高祖还没有下葬,各位亲王都在宫中守丧,司卫长孙览统领军事辅佐朝政,亲王们怀有异心,长孙览上奏让开府于智观察亲王们的动静。到高祖下葬后,亲王们各自回到家中。宣帝又命于智到宇文宪家中问候,利用这次会面指控宇文宪准备造反。宣帝就派小冢宰宇文孝伯对宇文宪说:“三公的职位,应当交给亲属中的贤人,我想任命叔叔为太师,九叔为太傅,十一叔为太保,叔叔认为怎样?“宇文宪说:“我才能浅薄地位崇高,我对过于崇高的地位感到恐惧。三师的职位,我不敢担任。而且太祖的功臣,适合担当此任。如果衹是任用我们兄弟,恐怕会招致众人的议论。“宇文孝伯回去报告宣帝,不久又前来说:“命你晚上和其他亲王一起进宫。“宇文宪被单独引进宫中,宣帝预先在其他房间埋伏勇士,宇文宪到后立即被捕。宇文宪面不改色,一再申辩。宣帝命于智面对宇文宪。宇文宪目光如同火炬,与于智对质。有人对宇文宪说:“以大王今天的情势来看,多说有什么用!“宇文宪说:“我位高辈尊,一旦到这种地步,生死都是命运的安排,岂是为了存活。祇因为老母亲还在,恐怕留下遗憾而已。“说完将笏板丢到地上。于是被绞死。当时三十五岁.宣帝任命于智为柱国,封齐国公。宣帝又杀死上大将军安邑公王兴、 卜开府独孤熊、开府豆卢绍等人,都是因为他们亲近宇文宪的缘故。宣帝既已诛杀了宇文宪,而没有什么藉口,所以宣称王兴等人和字文宪共同策划谋逆,于是处死他们。当时的人知道他们受到冤屈,都说他们是陪伴宇文宪而死的。
宇文宪的生母达步干氏,是茹茹族人。建德三年,被册封为齐国太妃。宇文宪有纯厚的性情,事奉母亲以孝顺闻名。太妃早年患有风热病,多次发作,宇文宪衣不解带,在她身边侍奉。宇文宪有时在外地办事,每当心中惊慌的时候,他的母亲必定生病,就急忙派使者问候,果真像他担心的那样。宇文宪有六个儿子,他们是字文贵、字文质、宇文卖、宇文贡、宇文干禧、宇文干洽。
宇文贵字干福,年少时聪慧敏捷,广泛阅读了经史书籍,尤其擅长骑马射箭。他开始读《孝经》,就对人说:“读了这一种经书,就完全可以作为立身的根本。“天和四年,衹有十岁,就被封为安定郡公,食邑一千五百户。太祖刚担任丞相时,开始封立这个郡,但从未赐给别人,到这时才封给宇文贵。十一岁时,他跟随宇文宪在盐州狩猎,在一次围猎中,他亲手射死了十五头野马和鹿。建德二年,册拜为齐国世子。建德四年,任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不久出任豳州刺史。室塞童虽然在深宫长大,但注意政事。他天性聪慧灵敏,看过的东西他很快就能记住。曾经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两个人,他对身边的人说:
“他们是老乡,为什么走得这样匆忙?”身边的人不认识他们,宇文贵就说出了他们的姓名,在场的人没有不叹服的。白兽烽被商人烧毁,烽帅接受了贿赂,没有对他们治罪.有一天,这个烽帅按例前来参见,宇文贵就问他说:“商人烧掉了烽火台,你为什么私自将他们释放?“烽帅很惊讶,于是当即认罪。他就是这样明察。建德五年四月去世,当时他十七岁。高祖十分痛惜。
字文质字干佑,开始时被封为安城公。后来因为宇文宪的功勋,进封为河间郡王。宇文卖字整体,任大将军、中垠公。主塞重过继为苴蓝公后嗣。宇文干禧,任室越公。宇文干洽,任龃公。他们和圭塞童一起都被诛杀。
史臣曰:从两汉到魏、晋,皇弟皇子很多,衹有楚元王刘交、河间王刘德、柬平王刘苍、陈思王曹植等人以文藻儒雅留传美名,任城王曹彰、琅邪王司马睿以战功名声远扬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他们身处极为尊贵的地位,生长在深宫之中,安逸享乐放纵了他们的心性,骄侈尊贵荡佚了他们的意志,所以使得在他们中有奇特才能和高尚操行的人,最终少于天下的仁人志士。齐王宇文宪奇特的才能不同凡俗。受到前世君王的特殊笼络。他以皇弟的身份,身居上将的高位,智勇盖世,攻战如神,敌国的存亡维系在他身上,国家的命运由他决定。同异姓相比,则方叔、召虎、韩信、白起等人,又怎么能超过他。拥有使君主畏忌的威势,处在道德沦丧的时期,这样的人却遭受到如此的杀戮,君子因此知道周政权不会长久。从前张耳、陈余出身宾客奴仆,所到之处都拜他们为卿相。齐国的文武官吏,后来也大多官至三公宰相。不同时代事情相合,可以称得上是贤能了。
齐炀 王宪
齐炀王宪字毗贺突,太祖第五子也。性通敏,有度量,虽 在童龀,而神彩嶷然。初封涪城县公。少与高祖俱受诗、传, 咸综机要,得其指归。太祖尝赐诸子良马,惟其所择。宪独取 驳马。太祖问之,对曰 :“此马色类既殊,或多骏逸。若从军 征伐,牧圉易分。”太祖喜曰 :“此儿智识不凡,当成重器。” 后从猎陇上,经官马牧,太祖每见驳马,辄曰 :“此我儿马也。” 命左右取以赐之。魏恭帝元年,进封安城郡公。孝闵帝践阼, 拜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
世宗即位,授大将军。武成初,除益州总管、益宁巴泸等 二十四州诸军事、益州刺史,进封齐国公,邑万户。初,平蜀 之后,太祖以其形胜之地,不欲使宿将居之。诸子之中,欲有 推择。遍问高祖已下,谁能此行。并未及对,而宪先请。太祖 曰:“刺史当抚众治民,非尔所及。以年授者,当归尔兄。”宪 曰:“才用有殊,不关大小。试而无效,甘受面欺。”太祖大悦, 以宪年尚幼,未之遣也。世宗追遵先旨,故有此授。宪时年十 六,善于抚绥,留心政术,辞讼辐凑,听受不疲。蜀人怀之, 共立碑颂德。寻进位柱国。
保定中,征还京,拜雍州牧。及晋公护东伐,以尉迟迥为 先锋,围洛阳。宪与达奚武、王雄等军于邙山。自余诸军,各 分守险要。齐兵数万,奄出军后,诸军恇骇,并各退散。唯宪 与王雄、达奚武率众拒之。而雄为齐人所毙,三军震惧。宪亲 自督励,众心乃安。时晋公护执政,雅相亲委,赏罚之际,皆 得预焉。
天和三年,以宪为大司马,治小冢宰,雍州牧如故。四年, 齐将独孤永业来寇,盗杀孔城防主能奔达,以城应之。诏宪与 柱国李穆将兵出宜阳,筑崇德等五城,绝其粮道。齐将斛律明 月率众四万,筑垒洛南。五年,宪涉洛邀之,明月遁走。宪追 之,及于安业,屡战而还。是岁,明月又率大众于汾北筑城, 西至龙门。晋公护谓宪曰 :“寇贼充斥,戎马交驰,遂使疆埸 之间,生民委弊。岂得坐观屠灭,而不思救之。汝谓计将安出?” 曰 :“如宪所见,兄宜暂出同州,以为威势,宪请以精兵居前, 随机攻取。非惟边境清宁,亦当别有克获 。”护然之。
六年,乃遣宪率众二万,出自龙门。齐将新蔡王王康德以 宪兵至,潜军宵遯。宪乃西归。仍掘移汾水,水南堡壁,复入 于齐。齐人谓略不及远,遂弛边备。宪乃渡河,攻其伏龙等四 城,二日尽拔。又进攻张壁,克之,获其军实,夷其城垒。斛 律明月时在华谷,弗能救也,北攻姚襄城,陷之。时汾州又见 围日久,粮援路绝。宪遣柱国宇文盛运粟以馈之。宪自入两乳 谷,袭克齐柏社城,进军姚襄。齐人婴城固守。宪使柱国、谭 公会筑石殿城,以为汾州之援。齐平原王段孝先、兰陵王高长 恭引兵大至,宪命将士阵而待之。大将军韩欢为齐人所乘,遂 以奔退,宪身自督战,齐众稍却。会日暮,乃各收军。
及晋公护诛,高祖召宪入,宪免冠拜谢。帝谓之曰 :“天 下者,太祖之天下,吾嗣守鸿基,常恐失坠。冢宰无君凌上, 将图不轨,吾所以诛之,以安社稷。汝亲则同气,休戚共之, 事不相涉,何烦致谢 。”乃诏宪往护第,收兵符及诸簿书等。 寻以宪为大冢宰。时高祖既诛宰臣,亲览朝政,方欲导之 以政,齐之以刑,爰及亲亲,亦为刻薄。宪既为护所委任,自 天和之后,威势渐隆。护欲有所陈,多令宪闻奏。其间或有可 不,宪虑主相嫌隙,每曲而畅之。高祖亦悉其心,故得无患。 然犹以威名过重,终不能平,虽遥授冢宰,寔夺其权也。
开府裴文举,宪之侍读,高祖常御内殿,引见之。谓曰: “晋公不臣之迹,朝野所知,朕所以泣而诛者,安国家,利百 姓耳。昔魏末不纲,太祖匡辅元氏;有周受命,晋公复执威权。 积习生常,便谓法应须尔。岂有三十岁天子而可为人所制乎。 且近代以来,又有一弊,暂经隶属,便即礼若君臣。此乃乱代 之权宜,非经国之治术。诗云:“夙夜匪解,以事一人。”一人 者,止据天子耳。虽陪侍齐公,不得即同臣主。且太祖十儿, 宁可悉为天子。卿宜规以正道,劝以义方,辑睦我君臣,协和 我骨肉。无令兄弟,自致嫌疑 。”文举拜谢而出,归以白宪。 宪指心抚几曰 :“吾之夙心,公宁不悉,但当尽忠竭节耳,知 复何言。”
建德(二)年,进爵为王。宪友刘休征献王箴一首,宪美 之。休征后又以此箴上高祖。高祖方剪削诸弟,甚悦其文。宪 常以兵书繁广,难求指要,乃自刊定为要略五篇,至是表陈之。 高祖览而称善。
其秋,高祖幸云阳宫,遂寝疾。卫王直于京师举兵反。高 祖召宪谓曰:“卫王构逆,汝知之乎?”宪曰:“臣初不知,今 始奉诏。直若逆天犯顺,此则自取灭亡 。”高祖 :“汝即为前 军,吾亦续发 。”直寻败走。高祖至京师,宪与赵王招俱入拜 谢。高祖曰 :“管蔡为戮,周公作辅,人心不同,有如其面。 但愧兄弟亲寻干戈,于我为不足耳 。”初,直内深忌宪,宪隐 而容之。且以帝之母弟,每加友敬。晋公护之诛也,直固请及 宪。高祖曰:“齐公心迹,吾自悉之,不得更有所疑也。”及文 宣皇后崩,直又密启云:“宪饮酒食肉,与平日不异。”高祖曰: “吾与齐王异生,俱非正嫡,特为吾意,今袒括是同。汝当愧 之,何论得失。汝亲太后之子,偏荷慈爱。今但须自勖,无假 说人 。”直乃止。
四年,高祖将欲东讨,独与内史王谊谋之,余人莫得知也。 后以诸弟才略,无出于宪右,遂告之。宪即赞成其事。及大军 将出,宪表上私财以助军费曰 :“臣闻抚机适运,理藉时来, 兼弱攻昧,事资权道。伏惟陛下继明作圣,阐业弘风,思顺天 心,用恢武略。方使长蛇外翦,宇宙大同,军民内向,车书混 一。窃以龙旗雷动,天网云布,刍粟粮饩,或须周给。昔边隅 未静,卜式愿上家财;江海不澄,卫兹请献私粟。臣虽不敏, 敢忘景行。谨上金宝等一十六件,少助军资 。”诏不纳,而以 宪表示公卿曰:“人臣当如此,朕贵其心耳,宁须物乎。”乃诏 宪率众二万为前军,趣黎阳。高祖亲围河阴,未克。宪攻拔武 济,进围洛口,收其东西二城。以高祖疾,班师。是岁,初置 上柱国官,以宪为之。
五年,大举东讨,宪率精骑二万,复为前锋,守雀鼠谷。 高祖亲围晋州。宪进兵克洪同、永安二城,更图进取。齐人焚 桥守险,军不得进,遂屯于永安。齐主闻晋州见围,乃将兵十 万,自来援之。时柱国、陈王纯顿军千里径,大将军、永昌公 椿屯鸡栖原,大将军宇文盛守汾水关,并受宪节度。宪密谓椿 曰 :“兵者诡道,去留不定,见机而作,不得遵常。汝今为营, 不须张幕,可伐柏为庵,示有形势。令兵去之后,贼犹致疑也。” 时齐主分军万人向千里径,又令其众出汾水关,自率大兵与椿 对阵。宇文盛驰骑告急,宪自以千骑救之。齐人望谷中尘起, 相率遽退。盛与柱国侯莫陈芮涉汾逐之,多有斩获。俄而椿告 齐众稍逼,宪又回军赴之。会椿被敕追还,率兵夜返。齐人果 谓柏庵为帐幕也,不疑军退,翌日始悟。
时高祖已去晋州,留宪为后拒。齐主自率众来追,至于高 梁桥。宪以精骑二千,阻水为阵。齐领军段畅直进至桥。宪隔 水招畅与语,语毕,宪问畅曰:“若何姓名?”畅曰:“领军段 畅也。公复为谁?”宪曰 :“我虞(侯)〔候〕大都督耳。”畅 曰 :“观公言语,不是凡人,今日相见,何用隐其名位?”陈 王纯、梁公侯莫陈芮、内史王谊等并在宪侧。畅固问不已。宪 乃曰:“我天子太弟齐王也。”指陈王以下,并以名位告之。畅 鞭马而去,宪即命旋军,而齐人遽追之,戈甲甚锐。宪与开府 宇文忻各统精卒百骑为殿以拒之,斩其骁将贺兰豹子、山褥瑰 等百余人,齐众乃退。宪渡汾而及高祖于玉壁。
高祖又令宪率兵六万,还援晋州。宪遂进军,营于涑水。 齐主攻围晋州,昼夜不息。间谍还者,或云已陷。宪乃遣柱国 越王盛、大将军尉迟迥、开府宇文神举等轻骑一万夜至晋州。 宪进军据蒙坑,为其后援,知城未陷,乃归涑川。寻而高祖东 辕,次于高显,宪率所部,先向晋州。明日,诸军总集,稍逼 城下。齐人亦大出兵,阵于营南。高祖召宪驰往观之。宪返命 曰:“是易与耳,请破之而后食 。”帝悦曰:“如汝所言,吾无 忧矣。”宪退,内史柳虬私谓宪曰:“贼亦不少,王安得轻之?” 宪曰 :“宪受委前锋,情兼家国,扫此逋寇,事等摧枯。商周 之事,公所知也,贼兵虽众,其如我何 。”既而诸军俱进,应 时大溃。其夜,齐主遁走,宪轻骑追之。既及永安,高祖续至。 齐人收其余众,复据高壁及洛女砦。高祖命宪攻洛女,破之。 明日,与大军会于介休。
时齐主已走邺,留其从兄安德王延宗据并州。延宗因僭伪 号,出兵拒战。高祖进围其城,宪攻其西面,克之。延宗遁走, 追而获之。以功进封第二子安城公质为河间王,拜第三子賨为 大将军。仍诏宪先驱趣邺。明年,进克邺城。
齐任城王湝、广宁王孝珩等据守信都,有众数万。高祖复 诏宪讨之。仍令齐主手书与湝曰 :“朝廷遇纬甚厚,诸王无恙。 叔若释甲,则无不优待 。”湝不纳,乃大开赏募,多出金帛, 沙门求为战士者,亦数千人。宪军过赵州,湝令间谍二人觇窥 形势,候骑执以白宪。宪乃集齐之旧将,遍示之。又谓之曰: “吾所争者大,不在汝等。今放汝还,可即充我使 。”乃与湝 书曰:
山川有间,每深劳伫,仲春戒节,纳履惟宜。承始届两河, 仍图三(位)〔魏〕,二者交战,想无亏德。昔魏历云季,海内 横流,我太祖抚运乘时,大庇黔首。皇上嗣膺下武,式隆景业, 兴稽山之会,总盟津之师。雷骇唐郊,则野无横阵;云腾晋水, 则地靡严城。袭伪之酋,既奔窜于草泽;窃号之长,亦委命于 旌门。德义振于无垠,威风被于有截。彼朝宿将旧臣,良家戚 里,俱升荣宠,皆縻好爵。是使临漳之下,效死争驱;营丘之 前,奋身毕命。此岂唯人事,抑亦天时。宜访之道路,无俟傍 说。
吾以不武,任总元戎,受命安边,路指幽、冀。列邑名藩, 莫不屈膝,宣风导礼,皆荷来苏。足下高氏令王,英风夙着, 古今成败,备诸怀抱,岂不知一木不维大厦,三谏可以逃身哉! 且殷微去商,侯服周代;项伯背楚,赐姓汉朝。去此弗图,苟 徇亡辙,家破身殒,为天下笑。又足下谍者为候骑所拘,军中 情实,具诸执事。知以弱卒琐甲,欲抗堂堂之师;萦带污城, 冀保区区之命。战非上计,无待卜疑;守乃下策,或未相许。 已勒诸军,分道并进,相望非远,凭轼有期。兵交命使,古今 通典,不俟终日,所望知几也。
宪至信都,湝阵于城南,宪登张耳冢以望之。俄而湝所署 领军尉相愿伪出略阵,遂以众降。相愿,湝心腹也,众甚骇惧。 湝大怒,杀其妻子。明日复战,遂破之,俘斩三万人,擒湝及 孝珩等。宪谓湝曰:“任城王何苦至此?”湝曰:“下官神武帝 子,兄弟十五人,幸而独存。逢宗社颠覆,今日得死,无愧坟 陵 。”宪壮之,命归其妻子,厚加资给。又问孝珩。孝珩布陈 国难,辞泪俱下,俯仰有节,宪亦为之改容。
宪素善谋,多算略,尤长于抚御,达于任使,摧锋陷阵, 为士卒先,群下感悦,咸为之用。齐人夙闻威声,无不惮其勇 略。及并州之捷,长驱敌境,刍牧不扰,军无私焉。
先是,稽胡刘没铎自称皇帝,又诏宪督赵王招等讨平之。 语在稽胡传。宪自以威名日重,潜思屏退。及高祖欲亲征北蕃, 乃辞以疾。高祖变色曰 :“汝若惮行,谁为吾使?”宪惧曰: “臣陪奉銮舆,诚为本愿,但身婴疹疾,不堪领兵 。”帝许之。 寻而高祖崩,宣帝嗣位,以宪属尊望重,深忌惮之。时高 祖未葬,诸王在内治服。司卫长孙览总兵辅政,而诸王有异志, 奏令开府于智察其动静。及高祖山陵还,诸王归第。帝又命智 就宅候宪,因是告宪有谋。帝乃遣小冢宰宇文孝伯谓宪曰:“三 公之位,宜属亲贤,今欲以叔为太师,九叔为太傅,十一叔为 太保,叔以为何如?”宪曰 :“臣才轻位重,满盈是惧。三师 之任,非所敢当。且太祖勋臣,宜膺此举。若专用臣兄弟,恐 乖物议。”孝伯反命,寻而复来曰:“诏王晚共诸王俱至殿门。” 宪独被引进,帝先伏壮士于别室,至即执之。宪辞色不挠,固 自陈说。帝使于智对宪。宪目光如炬,与智相质。或谓宪曰: “以王今日事势,何用多言?”宪曰 :“我位重属尊,一旦至 此,死生有命,宁复图存。但以老母在堂,恐留兹恨耳 。”因 掷笏于地。乃缢之。时年三十五。以于智为柱国,封齐国公。 又杀上大将军安邑公王兴、上开府独孤熊、开府豆卢绍等,皆 以昵于宪也。帝既诛宪,无以为辞,故托兴等与宪结谋,遂加 其戮。时人知其冤酷,咸云伴宪死也。
宪所生母达步干氏,茹茹人也。建德三年,册为齐国太妃。 宪有至性,事母以孝闻。太妃旧患风热,屡经发动,宪衣不解 带,扶侍左右。宪或东西从役,每心惊,其母必有疾,乃驰使 参问,果如所虑。宪六子,贵、质、賨、贡、干禧、干洽。 贵字干福,少聪敏,涉猎经史,尤便骑射。始读孝经,便 谓人曰:“读此一经,足为立身之本。”天和四年,始十岁,封 安定郡公,邑一千五百户。太祖之初为丞相也,始封此郡,未 尝假人,至是封贵焉。年十一,从宪猎于盐州,一围之中,手 射野马及鹿十有五头。建德二年,册拜齐国世子。四年,授车 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寻出为豳州刺史。贵虽出自深宫,而留 心庶政。性聪敏,过目辄记。尝道逢二人,谓其左右曰 :“此 人是县党,何因辄行?”左右不识,贵便说其姓名,莫不嗟伏。 白兽烽经为商人所烧,烽帅纳货,不言其罪。他日,此帅随例 来参,贵乃问云 :“商人烧烽,何因私放?”烽帅愕然,遂即 首服。其明察如此。五年四月卒,年十七。高祖甚痛惜之。 质字干佑,初封安城公。后以宪勋,进封河间郡王。賨字 干礼,大将军、中垻公。贡出后莒庄公。干禧,安城公。干洽, 龙涸公。并与宪俱被诛。
史臣曰:自两汉逮乎魏、晋,其帝弟帝子众矣,唯楚元、 河间、东平、陈思之徒以文儒播美,任城、琅邪以武功驰誉。 何则?体自尊极,长于宫闱,佚乐侈其心,骄贵荡其志,故使 奇才高行,终鲜于天下之士焉。齐王奇姿杰出,独牢笼于前载。 以介弟之地,居上将之重,智勇冠世,攻战如神,敌国系以存 亡,鼎命由其轻重。比之异姓,则方、召、韩、白,何以加兹。 挟震主之威,属道消之日,斯人而婴斯戮,君子是以知周祚之 不永也。昔张耳、陈余宾客冢役,所居皆取卿相。而齐之文武 僚吏,其后亦多至台牧。异世同符,可谓贤矣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中国诗词赏析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sc.mcww.cn/wenzhang/17597.html
古文典籍
- 「诗经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传」
- 「左传」
- 「大学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书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吴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书」
- 「汉书」
- 「晋书」
- 「素书」
- 「仪礼」
- 「周书」
- 「梁书」
- 「隋书」
- 「陈书」
- 「魏书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南齐书」
- 「北齐书」
- 「新唐书」
- 「后汉书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马法」
- 「水经注」
- 「商君书」
- 「尉缭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书」
- 「旧唐书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韬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国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伤寒论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谭」
- 「弟子规」
- 「金刚经」
- 「论衡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山海经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地藏经」
- 「冰鉴」
- 「围炉夜话」
- 「六祖坛经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简」
- 「资治通鉴」
- 「续资治通鉴」
- 「梦溪笔谈」
- 「旧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经」
- 「四十二章经」
- 「吕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训」
- 「三十六计」
- 「徐霞客游记」
- 「黄帝内经」
- 「黄帝四经」
- 「孙子兵法」
- 「孙膑兵法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孔子家语」
- 「世说新语」
- 「贞观政要」
- 「颜氏家训」
- 「容斋随笔」
- 「文心雕龙」
- 「农桑辑要」
- 「搜神记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