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桑辑要_典训农功起本译文及注释
-
查阅典籍:《农桑辑要》——「农桑辑要·典训农功起本」原文
译文
《周书》说:神农氏时,天上降下粟谷,神农于是翻耕土地,把它种下。
《白虎通》:“古代先民,大都以鸟兽的肉为食物。到了神农氏,方知顺应天时变化,分别各种土地适宜种植的谷物,制造耒耜等农具,教百姓从事农耕。他通晓农事的神理奥秘,并能从实际出发灵活地施行教化,使百姓都乐意从事农业生产。大家尊称他为‘神农’。”
《典语》:“神农曾经亲自品尝过各种各样的野草,从中辨认出可供食用的五谷,此后百姓才能够以五谷为食。”
《世本》:“倕制作耒耜。倕是神农的大臣。”
《周本纪》:“弃在儿童时代,就喜欢模仿种植农作物麻麦等作为游戏。及至长大成人,便非常喜爱农耕种植。他常观察周围的土地适宜种植什么,凡适合种植五谷的,便马上垦耕播种。百姓们都以他为榜样(热爱农业生产),为此帝尧便起用他为‘农师’。”
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后稷开始创行纍田法,把两耜合并成耦(进行耕田)。”纍,同“畎”,指垄作。
《艺文志》:“农家共有九家,著作共有一百一十四篇。农家这一学派,源自像后稷那样的农官。书的内容多是讲播种各种谷物的方法,主张劝导百姓致力于农业和蚕桑生产从而取得丰衣足食。
注释
①典训:典籍中有关农事的足供取法的言论。
②农功起本:本节为典籍中有关我国农业起源问题的论述。
③《周书》:一般认为是战国以后人的著作,又名《逸周书》《汲冢周书》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指为《周史记》。引文不见于《周书》现存篇章,或在逸篇中。
④神农:传说中的古帝名,又名炎帝,别号烈山氏,他在农业种植、农器制作、中草药等方面,均有伟大的历史功勋。
⑤天雨粟:有极浓厚的神话色彩。东汉王充撰《论衡·感虚篇》,举例说:东汉建武三十一年(55),河南陈留(今开封县)地方,曾有过雨谷现象。考其原因是野生谷遭疾风暴起,吹扬与之俱飞,风止谷坠所致。
⑥《白虎通》:全名为《白虎通德论》,东汉班固撰记。
⑦耒耜:上古时的翻土农具。耜以起土,耒为其柄。原始时用木,后世改用铁,发展为耕犁。
⑧神而化之,使民宜之:译文据《易经·系辞下》孔颖达疏意译。
⑨《典语》:三国时吴国人陆景撰。
⑩《世本》:相传为秦汉间作品,或谓系古史官所记。今流传本,题“东汉宋衷注”,无撰人。《后汉书·艺文志》有著录。引文与《齐民要术》“耕田第一”所引全同。
倕:传说是上古的能工巧匠,《尚书·舜典》谓,舜曾任命他掌管百工(原文作“垂,汝供工”)。这句话原系《世本》的注文。
《周本纪》:指《史记·周本纪》。
相地之宜:这里的“地”字显然是指“五土”,包括山林、丘陵、原隰等,故与宜林、宜牧、宜农之不同。
尧:《史记》原作“尧”。按:《尚书·舜典》记载,起用弃为后稷者为舜,非尧。《尧典》不见有尧起用弃的记载。弃,尧舜时的农官后稷,为周的先人。
《汉·食货志》:后文作《前汉·食货志》,都指班固《汉书·食货志》。引文在《食货志下》。
后稷:古代农官名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说,古代农官以农师最高,农正次之,后稷居第三位。这里所说的创为“纍田法”的后稷,是指前文所说周的先人“弃”。
纍田:《吕氏春秋》中的《任地篇》,作“纍田法”,《汉书·食货志》,则与赵过的代田法合并记述。实际上所谓“纍田法”即为今日的垄作法。垄背称亩,垄沟称畎(或纍)。
以二耜为耦:颜师古注:“并两耜而耕。”这是因为采用纍田法这一办法开的沟(即纍),是“广尺深尺”,正符合“纍”的宽深度。
垄:殿本注作:“颜师古曰:纍,垄也,音工犬反,或作畎。”
《艺文志》:即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
《周书》曰:神农之时,天雨粟,神农遂耕而种之。
《白虎通》:“古之人民,皆食禽兽肉。至于神农,因天之时,分地之利,制耒耜,教民农作。神而化之,使民宜之。故谓之‘神农’。”
《典语》:“神农尝草别谷,烝民乃粒食。”
《世本》:“倕作耒耜。倕,神农之臣也?輥?輯?訛。”
《周本纪》:“弃为儿时,其游戏好种植麻、麦。及为成人,遂好耕农、相地之宜,宜谷者稼穑之。民皆法之。尧举以为农师。”
《汉·食货志》:“后稷始纍田,以二耜为耦。”纍,畎同,垄也。
《艺文志》:“农九家,百四十一篇。农家者流,盖出农稷之官,播百谷,劝耕桑,以足衣食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中国诗词赏析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sc.mcww.cn/wenzhang/16576.html
古文典籍
- 「诗经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传」
- 「左传」
- 「大学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书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吴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书」
- 「汉书」
- 「晋书」
- 「素书」
- 「仪礼」
- 「周书」
- 「梁书」
- 「隋书」
- 「陈书」
- 「魏书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南齐书」
- 「北齐书」
- 「新唐书」
- 「后汉书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马法」
- 「水经注」
- 「商君书」
- 「尉缭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书」
- 「旧唐书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韬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国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伤寒论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谭」
- 「弟子规」
- 「金刚经」
- 「论衡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山海经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地藏经」
- 「冰鉴」
- 「围炉夜话」
- 「六祖坛经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简」
- 「资治通鉴」
- 「续资治通鉴」
- 「梦溪笔谈」
- 「旧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经」
- 「四十二章经」
- 「吕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训」
- 「三十六计」
- 「徐霞客游记」
- 「黄帝内经」
- 「黄帝四经」
- 「孙子兵法」
- 「孙膑兵法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孔子家语」
- 「世说新语」
- 「贞观政要」
- 「颜氏家训」
- 「容斋随笔」
- 「文心雕龙」
- 「农桑辑要」
- 「搜神记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