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宏景与《神农本草经》

  古代中药学的发展,继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者著--《神农本草经》之后的另一部重要文献,是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它的作者是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-陶弘景。他堪称得上是我国医药学史上对本草学进行系统整理,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的第一人。

  陶弘景小时候很聪明,也很勤奋。四五岁常以芦荻为笔,在灰沙上学写字。十岁看了葛洪的《神仙传》等著作,"昼夜研寻",深受影响。长大以后,"神仪明秀,朗目清眉",曾作诸王侍读的官,深受统治者的赏识。先是东阳郡守沈约,"累书邀之",他不至;接着,梁武帝"屡加礼聘",他也不出。梁武帝问他:"山中有什么,为什么不出山呢?"他先写了一首诗,后画了一幅画作为回答。诗为《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》:"山中何所有,岭上多白云。只可自怡悦,不堪持寄君"(《陶隐居集》)。画的内容是:纸上画了两头牛。一头散放水草之间,自由自在;一头锁着金笼头,被人用牛绳牵着,并用牛鞭驱赶。梁武帝看了诗和画,领会他的用意,就不再强迫他出来做官了。但是"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,无不前以谘问",故当时人称之"山中宰相"。由于王公贵戚,"参候相续",干扰也很大。后来,他索性在山中建了一幢三层的楼房,"弘景处其上,弟子居其中,宾客至其上",关门读书,与世无争。

  陶弘景在医药方面的最大贡献,是对《神农本草经》的科学整理。《神农本草经》总结了汉代以前劳动人民积累的药物知识,共收载药物三百六十五种,分成上、中、下三品。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、性质、采集和主治的病症,都作了详细的记载。对各种药物如何配伍以及简单的制剂,都做了概述。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,人们的药物知识农渐丰富起来。到了南北朝时期,汉代的这本《神农本草经》,不仅辗转传抄,"遗误相继,字义残缺",而且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。

  因此,陶弘景便对本草学做了一次较全面的总结。他从自己名医别录编中挑选出了三百六十五种新品种附入《神农本草经》,使原书只有三百六十五种的药物增加到七百三十种,并予以一一订正、调整、分类注释,编成《本草经集注》一书。

  《本草经集注》具有明显的特点。首先,它改进了药物的一般分类法。《神农本草经》的三品分类法,仅仅概括地指出药物有毒或无毒,较为粗糙,既不容易掌握药性,又难于寻检,容易造成治疗上的差错。陶弘景把三品分类发展到玉石、草木、虫兽、果、菜、米食,有名未用等七种分类。这种分类方法后来成为我国古代药物分类的标准方法,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间,一直被沿用,并加以发展。其次,对于药物的性味、产地、采集、形态和鉴别诸方面的论述,有显著提高。再次,总结了诸病通用的药物。例如祛风的药物有防风、防己、秦艽、川芎、独活等,就归在同一类,叫做"诸病通用药"。这种分类方法,便于临床参考,对医药学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。因此,此书问世后,影响很大,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药典-唐代《新修本草》,就是在此书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订完成的。但《本草经集注》也存在不少问题。李时珍对其采取一分为二的评价,说"其书颇有裨补,亦多谬误"。

  陶弘景对《神农本草经》原有的三百六十五种药,所作的订正、补充和说明,是有调查研究作为基础的。他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药物的采集和临床用药的经验,并经常深入药材产地,了解药物的形态、采制方法。在对各种药味进行研究时,他发现许多药物,虽被指为药用,其实有名无实,毫无价值。如石下、长卿、屈草、满阴实、扁青等等。他把这类药列为"有名无用"类。这种创见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获得的。遇到疑难就去调查研究,这是陶弘景在几十年治学的过程中养成的习惯。这里有个很生动的故事。一天,他读到《诗经·小宛》的"螟蛉有子,蜾蠃负(抱)之,教诲尔子,式谷似之"几句,就很不以为然。《诗经》的旧注说,蜾蠃(一种细腰蜂)有雄无雌。繁殖后代,是由雄的把螟蛉(青蜘蛛)的幼虫衔回窝里,叫那幼虫变成自己的样子,而成为后代。恰好一个朋友也来问这是怎么回事。他就先去查书本,书本说的跟《诗经》旧注的一模一样。他想:这些书尽是我抄你,你抄我的,查书是查不出什么名堂了。我何不亲自到现场看个究竟呢?于是,陶弘景来到庭院里找到一窝蜾蠃。经过几次细心的观察,他终于发现,那螟蛉幼虫并非用来变蜾蠃的。而是蜾羸衔来放在巢里,等自己产下的卵孵出幼虫时,作为它们的"粮食"。蜾蠃不但有雌的,而且有自己的后代。蜾蠃衔螟蛉幼虫作子之谜,终于被陶弘景用调查研究的办法揭穿了。从这件事,他就得出一个结论:治学要重视调查研究,不能因为别人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。由此可见他治学的严谨性。

  陶弘景整理医籍,十分尊重原作,决不乱涂乱改,也不信口雌黄,即使有补充,也把自己的说法和原书的说法区分开来。如把搜集到的三百六十五种药加入《神农本草经》,他就用"黑"字写,有的就用"红"字写。所以,后人有"本草赤字","本草黑字"之称。赤字是本经正文,黑字是后来加入的。他开创的这种做法,后来的注释家就争相学习。

  陶弘景整理医籍,细心、严谨、周密、实用,是我们今天整理中医古籍的一面镜子,不愧为一代名医,流传千古。 至今还被世人所推崇。是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
作者介绍

陶宏景 陶宏景 陶弘景(456年~536年),字通明,号华阳隐居,人称“山中宰相”,南朝梁时丹阳秣陵(今江苏南京)人。中国南朝齐、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、医药家、炼丹家、文学家,晚号华阳隐居,卒谥贞白先生。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中国诗词赏析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sc.mcww.cn/wenzhang/11175.html

陶宏景的诗词

热门名句